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语文建设》2

(2022-08-28 16:59:11)
分类: 读后感(核心期刊)

读《语文建设》2

20228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从事语文教育研究40年有余,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今天在《语文建设》杂志上读到吴教授的《重视语言经验积累,凸显语文课的实践性》这篇文章,文章中有许多见解对我有所启发,下面选择几点记录下来:

一、学生只有大量阅读,不断积累语言经验,才能逐步清晰

     针对这一点,吴教授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意思这个词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如这个人真不够意思”“天有点儿下雪的意思”“过年啦,送个红包意思意思。看,这样的语境在语文学习中生活中层出不穷,光靠老师讲解,学生只能知其一,不能只其二。正如吴教授所说,再优秀的语文教师也不能做到知识教学的全覆盖。怎么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呢?只有靠学生大量阅读,博览群书,对于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辨析、体会才能做到真正理解。

二、对句子的理解,还必须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作支持

     比如中国乒乓球队谁也赢不了”“中国足球队谁都赢不了。同样谁都赢不了在这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截然不同,这就必须靠学生大量阅读认知,知道中国乒乓球队和足球队现状,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谁都赢不了一个表示百战百胜,一个表示屡战屡败。如果学生不知道这种现状,教师怎么讲解都是徒劳的。

     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生活、工作处处离不开语文,学好语文势在必行。而学好语文光依赖课本是不行的,还要学生大量阅读,获取各方面知识,培养他们各方面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