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师教育宪章:《詹姆士报告》的出台及影响
(2010-11-13 09:11:29)
标签:
《詹姆士报告》教师教育改革建议影响教育 |
分类: 博主发表学术论文/专著浏览 |
英国教师教育宪章:《詹姆士报告》的出台及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内容摘要: 1972年,英国发表了著名的《詹姆士报告》。报告针对英国当时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其主要的内容是取消“地区师资培训组织”,并把教师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职前教育专业训练、在职进修等三个阶段,即著名的“师资培训三段法”。在该报告的影响下,英国教师教育有了重大的变化,如加强新教师的入门培训;增加在职教师的培训机会;废除地区师资培训组织;重组师范教育机构等,对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詹姆士报告》;教师教育改革;建议;影响
针对英国教师教育的弊端,1970年英国教师教育和培训调查委员会(Government’s Committee of Inquiry into Teac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成立,并于1972年2月发表了著名的《詹姆士报告》(James Report)。该报告针对英国当时的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并提出著名的“师资培训三段法”,即个人高等教育、职前教育专业训练和在职进修三个阶段构成的统一体。该报告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教师教育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被誉为英国“教师教育宪章”。该报告是如何出台的,它对英国教师教育产生哪些影响,对该问题的探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目前英国教师教育的现状。
一、英国教师教育和培训调查委员会的成立
1970年,英国教师教育和培训调查委员会成立,调查委员会由约克大学副校长詹姆士勋爵(Lord James of Rusholme)担任主席,因此该委员会也被简称“詹姆士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立既有当时教师培训方式不适应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需要的原因,也是当时保守党兑现政治许诺的需要。
(一)中小学教育质量降低问题的凸显
上世纪60、70年代是英国教育变革时期,在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中小学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在新右翼人士所发表的一系列有关中小学教育质量黑皮书的影响下,60年代末70年代初,很多媒体纷纷加大了对教育问题的报道,教育问题一时成为大众媒介的热门话题。中小学教育质量下降问题日益凸显,而媒体又把这一切归咎于教师。该委员会成立的一个背景因素就是“人们对学校阅读水平的担忧,以及对许多教师在阅读的教学方法上没有受到充分的训练就进入小学任教之状况担忧。”[1]
当时媒体报道除了聚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外,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教师的无能、敷衍塞责、破坏性的教学方法以及追求时尚的心理、无力教育和控制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或熟视无睹……”。[2] 因此,很多识之士对英国教育质量下降表现出极大的担忧,认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与教师的素质极其相关,呼吁对当时教师教育方式进行改革。
(二)教师培训方式不适应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需要
二战后至1972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中小学生人数持续增长,从500万增加到840万,增长68%,以致师资供求之间出现矛盾。但经过各种努力,英国师范教育的年师资培训量已由战前的26000名增加到70年代初的40000名,师荒现象已渐好转。[3] 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师质量问题,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在我看来,教师数目的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教师的质量。虽然愿意教数学和科学的实习教师一直都比较缺乏,但是抱怨‘教师短缺’却并没有太多的依据,真正缺乏的是优秀的教师……对教师进行培训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4]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教育与科学部对师资培训问题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调查。一是1967年由普洛登(Plowden)委员会组织的《儿童与他们的小学》,即《普洛登报告》。报告除了对全国儿童的学习、生活等状况以及学校进行全面的调查之外,第25章还对英国中小学教师在1961年和1962年的在职进修进行了统计分析。[5] 二是1967年全国教育研究基金会的调查,调查对1964年到1966年的教师在职进修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三是1970年英国教育和科学部组织的关于《1967年教师在职培训的调查》,调查主要针对1967年教师在职进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大量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英国现行的教师培训体制存在诸多弊端;另外,“地区师资培训组织”己不能适应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需要,教师证书的质量不能保证,教师培训实效性欠缺,培训内容与中小学校实际存在着差异,这些不足敦促了政府对教师教育的关注。
(三)保守党兑现政治许诺的需要
由于中小学和师范教育中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要求对师范教育进行某种全国性调查的呼声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保守党许诺,如果他们在1970年的大选中获胜,他们就成立委员会调查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的全部领域。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在其回忆录里写到:1970年大选活动中,我曾反复强调了7点,对教师培训问题进行调查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6] 1970年秋,撒切尔夫人担任保守党政府的教育大臣,她一上台就要求对教师培训问题进行调查,并在1971年成立以詹姆士勋爵为首的师范教育调查委员会,要求它调查英格兰、威尔士地区师范教育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学生状况及其作用。因此,詹姆士委员会的成立,并对当时英国教师教育进行调查,也是保守党兑现政治许诺的需要。
二、对英国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的调查
(一)调查委员成员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调查委员会由曼彻斯特文理学校(Manchester Grammar School)前校长,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副校长詹姆士勋爵担任主席。调查委员会除詹姆士外,还有另外六位成员:[7](1)伊丽莎白·阿盖特(Elizabeth Aggett),伊芙琳·罗易小学校长(Eveline Lowe Primary School);(2)西里尔·英格利希(Cyril English),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处长;(3)哈里·贾奇(Harry Judge),班布莱学校校长(Principal of Banbury School;(4)帕特里克·米尔里(Patrick Milroy),格洛斯特郡首席教育官员(Chief Education Officer for Gloucestershire);(5)詹姆士·波特(Porter),波克夏教育学院校长(Principal of the Berkshire College ofEducation);(6)罗杰·韦伯斯特(Roger Webster),英国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教授(the University College of North Wales)。从调查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可以看出,调查委员会成员既有教育部门官员,也有中小学甚至大学校长,它是一个小而精的委员会,除了詹姆士勋爵和英格利只有一半时间花在这项工作上外,其它的5个成员均全天进行调查。
该委员会授权调查的范围是:根据地区师资培训组织(the Area Training Organisations)当前所进行的考察和议会的教育和科学特别委员会(the Select Committee on Education and Science)发布的证据,调查英格兰和威尔士当前对师范教育、师资培训以及教师试用的安排情况,尤其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做出建议:(1)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编制;(2)大量的有志于成为教师的人是否应该与那些还没有选择其职业或已经选择了别的职业的学生一起接受教育;(3)在上述的两个方面,公立和私立教育学院(the maintained and voluntary colleges of education)、多科技术学院以及其它由地方教育当局创办的继续教育学院、大学的职能各应该是什么?[8]
(二)调查委员会对对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的调查
以詹姆士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先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调查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詹姆士委员会于1972年1月发表的《詹姆士报告》。
调查委员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和会议讨论的方式。 1971年1月12日至12月14日,该委员会至少召开了38次全体会议。委员会的每个成员对每一次的会议讨论都非常尽心,“尤其是詹姆士勋爵本人、哈里·贾奇和詹姆士·波特三个人对委员会思想的形成和最终的报告贡献最大”。[9] 调查委员会成员多数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师培训机构情况了解较少,调查资料的来源主要靠实地考察。为此,调查委员会进行了50次的实地考察工作,并按照既定的时间表,顺利完成——1971年3月份的第一个星期进行了20次实地考察,4月份进行了30次的实地考察。在《詹姆士报告》形成之前,调查委员会提交给教育和科学特别委员会的原始材料竟达2000页。除此之外,地区师资培训组织(ATOs)还提交26个详细的报告。[10]
三、对英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建议
调查委员会在政府规定的12个月时间内完成相关调查任务,并于1971年12月14日把最终的调查报告呈交国务大臣。1972年1月25日《詹姆士报告——师范教育与培训调查委员会报告》公开发表。该建议从根本上改组师范教育,并提出了大量的可操作性的建议,该报告共计128页,其中133条建议内容占据了报告10页的内容,主要建议有以下两条:
该报告对“地区师资培训组织”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出“地区师资培训组织”中的大学像家长似地把师范课程引向“过于学术化”,给师范教育带来危险;培训组织效率不高,不利于师范教育的发展和业已成熟的教育学院的发展。
该报告认为教育学院已经成熟,不需要家长似的大学的控制,可以接受“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的课程审查和学位。报告主张全国成立15个“学院及大学教育学区域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独立于大学之外,经费由教育和科学部直接拨付,所有参加师资培训练的高等教育机关均可派代表参加,他们之间且彼此地位平等。同时,报告提出成立全国师范教育委员会统筹全国师范教育事宜,及拥有承认教师资格文凭的权力等。
因该报告极力要求政府正式废除“地区师资培训组织”,代之以“学院及大学教育学系区域委员会”(RCCDE)。
(二)建立三个连续的教师教育计划
詹姆士报告提出三个连续的、从根本上重新组织师范教育的计划,即著名的“师资培训三段法”,将其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第一阶段为普通高等教育;第二阶段为(教育)专业训练,第三阶段为在职进修。三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11]
第一阶段为个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即大学或教育学院两年的学习,为期2年。可有两种方式:(1)部分选择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可在大学或多科技术学院学习,获取第一级学位(这可能包括教育课程的学习,但大多可能不包括);(2)其他同类学生则可进教育学院学习,两年后取得新的“高等教育文凭”(the Diploma in Higher Education)资格;正常的入学资格是两门课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可有例外)。此外,多科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也可像教育学院一样,提供获取高等教育文凭的课程。
第二阶段为职前教育专业训练阶段,即大学两年的教师职业教育训练,为期2年。招收已获得第一阶段资格者。第一年在大学教育系或教育学院、多科技术学院以学习教育、教学、课程方面的理论为主,如心理、社会学、教育管理史、教育实践的哲学基础等,成绩合格被称为“合格教师”(Licenced Teacher)可进入第二年的教学实习。第二年以在实习学校教学为主,每周用1/5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期间领取工资报酬,受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成绩合格者成为“注册教师”(Registered Teacher),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第三阶段,为在职进修阶段。报告提出应实施连续性的在职进修计划,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应在服务满七年之后,至少应有一个学期以上时间留薪留职进修,以后这种定期进修时限逐步缩短到五年。
为了进行上述师范教育的改组,《报告》还建议成立全国师范教育协会,以授予(教育)文学士和(教育)文硕士学位,规定接受师资培训领具备的条件,并就第二及第三阶段中哪些资格符合专业要求提供咨询。《报告》还设想在全国师范教育协会之下,设立15个左右的地区教育学院和教育系协会,行使与现有地区培训组织类似的职能,规划教育学院的未来发展。
四、对英国教师教育的推动
《詹姆士报告》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对报告进行为期近一年的研讨、咨询。1972年12月,政府发表了教育白皮书:《教育:扩展的框架》(Education: a framework for expansion),白皮书采纳了詹姆士报告的许多有益的建议。《詹姆士报告》发表后,特别在1972年教育白皮书的推动之下,英国教师教育有了重大的变化。
(一)加强新教师的入门培训工作
大量的实践表明,通过入门教育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教师的适应期,甚至对教师今后的专业成长都大有裨益。因此,《詹姆士报告》特别重视新教师的入门培训工作,并对教师的入门培训提出许多具体的建议。
白皮书的64-72节都是探讨新教师的入门培训工作,指出:“政府赞同詹姆士委员会的观点,每一位教师在其任职初期,需要且应该均出部分时间参加系统的熟悉业务、有指导的教学体验和进修的方案。”“教师的职前职业培训必须包括比詹姆士委员会报告所提议的至少4个星期学校实践经验长得多的实际工作训练。在培训期间,学生都应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从而使他们被认可为是合格的教师才能上岗。”[12] 在报告的影响下,新教师的入门培训工作在英国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有资料显示,1976—1977和1977—8学年大约有80%,1979年有90%的新教师参加了第一年的入门培训班。[13] 现在新教师的入门培训已经成为英国教师培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增加在职教师的培训机会
白皮书在拒绝师资培训三段制第二个阶段的同时,肯定了第三个阶段,并对教师的在职进修提出许多具体建议,这“使英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进修自60年代以来又一次得到飞跃发展”。[14] 如白皮书规定,“所有教师应享有在每7年服务期间即有相当于一个学期时间的在职培训的权利。”[15] 1976年,英国政府又发表了一份教育绿皮书,对1972年规定的教师进修期限做了进一步修改,把教师带薪学习的3个月延长到1年。1983年,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并重申了70年代以来政府有关教师在职学习进修的政策,特别强调应保证新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的时间和机会。[16]
为了保证在职教师在职进修的机会,英国政府大力扩充在职教师进修机构,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培训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开放大学及专业教师教育中心的作用,为广大教师提供多种在职进修的机会。
(三)废除地区师资培训组织
“地区师资培训组织”是在1944年颁布的《麦克乃尔报告》(the McNair Report)所提出的提高教师教学专业地位的建议下而建立起来的。进人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出现了对地区师资培训组织批评的声音。人们认为“整个体制过时,效率不高,管理专断,课程与中小学工作不相关,教师证书水平下降”。[17] 1971年的《詹姆士报告》正式对其弊端进行了披露,并认为为废除地区师资培训组织将会给教师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1972年,政府采纳了《詹姆士报告》的建议,决定废止地区师资培训组织。1975年7月,教育和科学部颁布《继续教育法规》,它规定有些常设的地区师资培训组织机构和大学的教育系或其他相关科系合并,成为大学的一部分;有些则干脆解散。该法规除了正式撤消地区师资培训组织外,还规定建立全国师范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及由它领导的15个地区委员会。
(四)重组师范教育机构
1972年前,英国师资培训机构不属于高等教育的领域。此后,随着教育学院办学方向的变化和师范教育的重组,师范教育成为公共高等教育的一个部分。1976年9月,教育学院改组计划中宣布将5所教育学院并人大学,33所教育学院并人多科技术学院;另有63所与其他学院合并构成44所高等与扩充教育学院(Colleges of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有29所教育学院之间合并为27所。此外还停办21所教育学院。[18] 到80年代初,英国只有30所教育学院主要从事师资培训,其他的教育学院都成为多科性专业学院。[19]
通过此次调整,师范教育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从数量上减少了培训机构,提高了教育学院程度,并把师范教育成纳入综合性大学培养的轨道,成为为公共高等教育的一个部分,不仅扩大了大学及师范院校的功能,这对提高师资培训机构和教师的地位无疑是有益的。
总之,在《詹姆士报告》的建议与影响下,英国师范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使英国教师教育正式走上了职业化、高层次、综合化培养的轨道,并使其成为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一样,融科学性、学术性、职业性为一身的专业教育,并由注重职业培训转移到注重在职进修、终身培训,最终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教师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12] [15]瞿葆奎主编、金含芬选编. 教育学文集:英国教育改革[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83、351、350.
[2] 顾明远、梁忠义主编;王承绪分卷主编.英国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339.
[3] K Evans. The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School System[M]. Hodder and Stoughton: London, UK,1985:179.
[4]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 通往权力之路:撒切尔夫人[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151页.
[5] The Plowden Report (1967) [EB/OL]. http://www.dg.dial.pipex.com/documents/plowden25.shtml.
[6] Thatcher. M. The path to power[M]. London, Harper Collins, 1995: 166.
[7] [9] [10]William Taylor. The James Report revisited [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Volume 34, Issue 3, 2008, Page 295; 295; 295-296.
[8] Preliminary pages, The James Report[EB/OL].
http://www.dg.dial.pipex.com/documents/docs2/james00.shtml
[11]
DES.Teac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 Reporter by a Committee
of
[13] [英]邓特著; 杭州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研究室译.英国教育[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95.
[14] 顾明远、梁忠义主编;王承绪分卷主编. 英国教育[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575.
[16] 顾明远、梁忠义主编;梁忠义,罗正华分卷主编:教师教育[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35.
[17] H.C.Dent. The Traning of Teachers in England and Wales(1800-1975) [M]. London: Longmans, 1962:149.
[18] 胡艳,蔡永红编著. 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38.
[19] 吴式颖主编. 外国现代教育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81.
The Char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the Enactment of the James Report and Its Infl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