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睿思成研发管理观点:产品战略—是“当下”还是“远景”

(2012-12-12 20:48:36)
标签:

睿思成

pdm

plm

ipd

杂谈

分类: 睿思成观点

    对于全球人来说,柯达可是如雷贯耳;为我们时代留下了多少欢乐与美好回意,那时候柯达就是摄影的代名词。

    鼎盛时期,柯达的冲印店遍布全球,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是摄影绝对领导者。但正如哲学家所言:没有永恒。 2012年1月19,柯达宣布,已向纽约州南部地方法院提交破产保护文件。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让柯达走向衰败的产品竞是柯达自己发明的产品---数码相机。

 

    1975年,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工程师Steven J.Sasson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这台数码相机以磁带作为存储介质,拥有1万像素。记录一张黑白影像需要23秒。这台手持式电子照相机的出现颠覆了摄影的物理本质。图为2005817日,Steven J. Sasson与自己研发的第一台数码相机合影,他的左手边是当时最新型的柯达数码相机。

http://s6/mw690/6af4bc9fgd0a74067d175&690

    1975年柯达发明数码相机后,并没有全力进行数码化转型,实现再一次向另一世纪高峰迈进。而是将产品战略方向放在了现在看来仅仅是过渡产品的一次性胶卷相机2004年,柯达仍投资4000万美元在中国厦门建造了全球一次性相机生产基地。仅仅4年过后,该工厂关停。

     柯达乳剂配方胶片与照相机,死在1975年发明的数码相机上。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柯达管理层在2004年产品与市场如此明确的条件下仍投资没有前途的产品战略方向上?

    原因在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胶片业务还给柯达带来巨利;而且展望未来,柯达公司还可以继续安享更加丰厚的现金收益,如果继续研发和推广数码成像技术,那么柯达公司之前的技术基础会轰然倒塌,数十年来赢利的产品在自已的推动下终结得更快。当下利益的获取比未来利益的获取更重要。

    无独有偶,柯达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富士公司,却没有陷入数码危机中。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富士就预见到数码时代的崛起,并制定了发展战略:尽可能地从胶片业务抽离资金,为转型做好准备,并开发新业务。时至今日,柯达市值不到1.5亿美元,富士市值将近120亿美元。

 

从柯达问题可以看出,产品战略规划必须是当下利益和远景利益的结合,而不能只看到远景让当下利益损失;又不能让远景利益损失,让企业损失未来。产品规划、市场战略而非简单的零壹游戏。平衡选择是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