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体系咨项询与IPD体系的IT化 (三) 睿思成
(2010-08-16 13:04:21)
标签:
观点 |
分类: 睿思成观点 |
二、流程体系设计
主流程的设计过程
在主流程设计完成后,很多企业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这个流程图与企业现有的流程图之间的区别不是很大,基于讨论确认的流程框架而实现的管理体系与企业现有流程运作体系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
1)基于IPD体系的流程体系将设计核心子流程,这些核心子流程或者支持研发业务的正常运作,或者对高风险活动进行质量保证。咨询顾问与客户项目团队将对这些核心子流程讨论并确定流程描述,流程说明,流程相应的模板,流程辅导以及流程模拟,保证这些核心子流程在企业的完全落地。
2)针对流程中的高风险活动,在新的流程体系中,将增加评审或引入子流程,通过团队在评审以及子例程运作,降低高风险活动的风险,从而为高风险活动进行质量保证。针对高风险活动的评审或者子流程,一定要提供相应的操作指导书、流程说明等文件。
流程梳理的难点
同时,针对一些核心子流程的业务检查表的设置,需要考虑企业研发现状、产品特点、工艺要求等,综合企业的发展规划、技术现状、技术发展路标等综合考虑,需要客户专家提供专业意见。
流程梳理中的活动分类
4)M类型。M类型活动是一类活动的总和并且无法通过对这些活动的综合进行完成确认。M类活动需要子计划,最终可以分解为包含S,P,N三类活动中其中某几类的活动,以确定该活动可以最终完成。
项目计划与颗粒度的对应关系
项目进度计划二级计划,一般对应产品新产品开发中,在阶段内的职能(角色)/子流程的活动,这些项目进度计划中的三四级任务,都是在一二级进度计划中,将任务进行细化形成的。
模板开发
主流程设计完成后,咨询顾问和客户实施团队需要设计并确认相应或子流程的模板。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需要设计并提供相应的模板呢?睿思成任务,是否提供模板需要基于何性活动要素的风险等级来确定。
KPI设计
根据流程梳理和流程体系设计的结论,结合企业在新产品研发绩效管理方面的关注重点,需要对不同任务、流程的执行效率、产品开发周期等指标设置KPI体系。这些KPI体系在整个研发管理咨询成果IT化,可以通过IT系统实现根据用户要求条件的统计。从而实现研发过程的IT化,透明化,绩效可视化,为进一步改善研发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在完成流程设计后,形成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有N,S,P,M类活动组成,对这些活动进行IT要素分析,形成IT系统的概要设计。概要设计需要考虑活动要素、活动流转、活动间的相互关系、活动所涉及的附件、子流程、权限等。
在完成研发体系IT化设计的概要设计后,咨询顾问、客户实施团队以及IT实施团队需要对进行详细设计,详细设计需要考虑UI、流程、交付件、数据属性、数据关系、数据模型、权限、测试用例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