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主题墙的思考
(2013-04-07 19:45:05)分类: 教育科研 |
幼儿园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载体,是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是主题得以顺利开展的媒介,它承载着我们的教育意图,并能引发幼儿获得经验上的提升、能力水平上的提高。一直以来,我们也提倡“让孩子参与环境的创设”,但是可以看出孩子仍然只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而并非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随着“瑞吉欧”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积极影响,“把环境还给孩子”
一、当前主题墙创设中的存在问题:
1、主题墙等同于展览墙,墙面价值难以体现。
案例:
2、主题墙等同于宣传栏,课程、教学难以体现。
案例:
3、主题墙等同于教师的创意角,幼儿主体性难以体现。
案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让孩子通过主动参与主题墙创设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也成为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共识。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师还是把主题墙当成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一味追求主题墙的美观、漂亮,而忽视了主题墙实质性的内容和作用.幼儿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是非常有限的,如幼儿参与主题墙布置时一般都要征得老师的同意或是在老师的安排下制作所需的特定的物品,通常只有能力强的幼儿才有参与布置的机会,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更是丧失了参与环境布置的机会,主题墙等同于教师的创意角,幼儿主体性难以体现。
二、当前主题墙创设的理性思考
1、主题墙的确立应为建立学习共同体提供条件。
2、主题墙的内容应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契机。
3、主题墙的创设应为幼儿展示自我提供舞台。
过程的累积的产物.是凝聚了孩子们在主题中点点滴滴的收获与进步、感悟与实践、分享与交流„„它是一种全新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的具体展现.它通过课程、教学、幼儿以及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来实践“墙壁”对家长、幼儿的“对话”。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来创设更具科学性\更有价值的主题墙呢?
三、当前主题墙创设的应对策略
1.形散而神聚的主题墙。
2、内涵丰富的主题墙
子口述,教师文字记录,将自己对诗歌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图文并茂记录在书上,并进行装饰,然后把书挂在墙上,这样便于孩子随时翻阅,随时补充新的发,现从而很好展示了孩子学习创编诗歌《小螃蟹学剪纸》的过程及结果,让孩子在自制《小螃蟹学剪纸》图书中获得新的体验、认识。
3、平等参与的主题墙
陈鹤琴先生说过“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但是,主题墙的版面毕竟有限,如何将所有幼儿的智慧和想法展示出来而又不觉得空间太过压抑才是重要的。可以采用将幼儿作品的上沿重叠并有层次的张贴,也可以在主题墙附近利用渔线的悬挂效果将幼儿的作品悬挂在空中。幼儿的每一件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作为教师应该给每个幼儿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此外幼儿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需要教师灵活地安排幼儿布置的内容.在幼儿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布置。如我们班最近开展的主题活动“动物王国”。有的幼儿对绘画活动很感兴趣,我们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用绘画的形式画下来,对一些绘画能力差、但有一定讲述能力的幼儿,可以请他们把自己知道的动物趣闻讲出来,请老师或家长用文字记录,展示在主题墙上,有的幼儿剪刀使用好的,请他们尝试进行动物剪纸,有的能力差的幼儿,请他们用涂色的方法,制作草地、森林等。总之,我觉得在布置主题墙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能力水平\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当幼儿看到自己参与的劳动成果时,他们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也会主动去欣赏、领悟环境所蕴涵的教育内容。
4、富有弹性的主题墙
墙饰应当是一个会“运作的生命体”,如同孩子的身心随时在改变一样,墙饰也会在孩子心智变化中改变。这就要求墙饰的创设必须有弹性,教师要经常根据孩子的需要对墙饰进行修正,并允许孩子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主角,也就是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记录。如,在实施“夏天到了”主题时,有幼儿家长拍摄并带来了孩子外公外婆在田里插秧的摄像。在教室播放后,幼儿对插秧及稻谷的生长非常感兴趣,
于是生成了“夏天的田野”的板快,教师和幼儿用照片、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展示了农民播种、插秧等劳动过程,并将其张贴入主题墙。主题墙饰从幼儿关注的问题而来,最能激起幼儿的共鸣,引起幼儿对墙饰的关注,进而有与他人交流墙饰内容的动机。在我们幼儿园,主题墙饰的创设作为课程内容,不像以前那样追求速度和结果,在每一个平行单元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都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我们会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
和创造力,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主题墙饰,使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伴随主题开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完善。
5、三维互动的主题墙
所谓三维互动是指主题墙饰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三维互动。为了丰富墙饰的知识面,我们往往会请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相关的资料,而资料的收集并不是教师将资料进行一些艺术装饰和简单分类后张贴在墙面上,使墙面布置成资料的堆积,成了成人看的摆设,而是应该更注重收集的过程,给予家长与孩子充足的时间,使收集资料成为孩子与家长学习的过程,使家长能充分地指导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对收集的资料直接观察、操作、熟悉、感知,增添孩子与他人交流和共享信息和知识的信心。在“家园合作、同向同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去,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创造者。
四.主体墙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新主题内容开展之前
1、教师在新的主题开展之前,先要完整地浏览这个主题的所有教学内容,了解它的教育价值,以及初步确定有哪些内容是可以在主题墙上呈现出来的,有哪些内容可以让孩子来操作,有哪些内容需要家长的配合帮助;
(二)主题内容开展中
一般一个主题会有二十几个教学活动,我们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就及时选取比较好的内容布置在主题墙上,因为既然是呈现出来的,就肯定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而且也是孩子感兴趣的,并且是他们亲身参与的,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一一呈现出来,所以教师在主题开展过程中要有所斟酌和选择,然后及时张贴和布置,逐渐地丰富主题墙内容。
(三)主题内容结束之后
一个主题结束了,新的主题又要开始之时,我们并不是一鼓脑儿地将主题墙的内容全部拿下来,而是新的主题内容布置一块,就拿下老的一块,因为这样就能一直保持主题墙内容的饱满,而如果是全部都一起拿下来的话,而新的主题内容又不可能那么快地添置上去,那么主题墙就会显得空。拿下来的材料也并非是全部都仍掉了,我们要对它进行整理,留下一些好的材料,有些可以投放到区域活动中,有些可以作为我们平常教学活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