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博客发表了很多摩洛哥的旅游风光还有女儿的成长照,不少回复的朋友说希望也能走出国门,希望也能生个漂亮的混血娃娃。其实人在他乡风光表明的背后有多少辛酸只有当事人知道,国外的月亮不比国内的圆,要克服的困难也不少。今天想讲个故事:
【她的故事】
毕业后她成功地在一家外贸公司当上职业白领,底薪加提成月入过万。她一个人租了几十平米的单位,逛街买东西不会砍价斤斤计较,喜欢的东西二话不说直接付款,依然在不到2年间积攒了十几万元。
那一年,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位外国客人,俊朗的他很懂言谈,让她顿时心生好感。虽然他们只是业务上的来往,但是他会有意无意地谈及自己的身世。几番往来,她了解到他的曲折命运:2岁那年,他爸爸一声不吭地出走家门再也没有回来过,留下他们一家三口:他妈妈、他姐姐还有他相依为命。生活所迫,年仅9岁的他开始摆地摊养家糊口,之后相继地给别人打工卖苦力,后来跟朋友到附近国家“掘金”不成反被抓入监牢。因为语言不通,他无法为自己辩护。关了半年才遇到一位懂他语言的人,联系上大使馆,重获天日。回国后又在朋友的拉动下走上了进口中国产品的业务,来过中国几次,这次就遇上了她。
她是个感性的女孩,听着他抑扬顿挫地讲述不凡的经历,时而气愤,时而悲伤,不经意地,她坠入了情网。从客户关系上升到恋人关系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他归国后再度前来那次,尽管家人反对,她依然执着地和他领了结婚证,很快就怀了身孕。
婚后为了养胎和支持先生的事业,她辞去了工作并把全部的积蓄连同跟亲友借的几十万给他打本做生意。可惜他不太懂经商,几十万的货直到孩子出生还有十几万收不回货款。她虽然也很心急,但是不想打击已经颇为狼狈的他,当他提出要带她回他国家居住,她一口答应了,毕竟每天对着债主的追讨也不是好受的。其实她还期待能够在他乡重整旗鼓。
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一天她就觉得与想象中的太不一样: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商铺林立,没有车水马龙……他的家很简陋,甚至有点破旧,40多平米住下了他妈妈和已经出嫁的姐姐和她小孩,让习惯了大城市生活的她感到格格不入。第一次见面,她和她婆婆两人语言不通只能互相打量做手势,但是她感觉不到家的温暖。
第二天开始因为她婆婆把她儿子的玩具给了他姐姐的儿子玩而不顾她儿子的哭泣,她们有了第一次争执,他回来听到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了第一次很快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争执,他从刚开始的闭口不言到好言相劝到偏帮他妈妈,她觉得十分委屈。
之前他常来回于两国之间,忙碌于工作之中,所以他和她真正一起生活是从搬进了他家开始。她觉得他像变了个人一样,不但偏袒姐姐,还对他妈妈惟命是从,没有了能给她依靠的安全感。与他的话题越来越少,而且她并不懂他的宗教信仰,她不会礼拜,不懂古兰经,他妈妈也正因这点对她也很不满意。
人在异乡,语言不通,家人又不理解,每天除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是和她婆婆之间的吵嘴。一个玩具,一只番茄甚至是儿子的哭泣都会受到谴责,她脾气也不温顺,每次争吵都变得一泼妇似的,事后又感怀身世,不知道为何自己落到这个地步。
她带着儿子离家出走过几次,流落街头她感到恐怖无助,但是回到那个住处更觉悲凉。同城有个姐妹,她最后敲了她家门,当他知道她在朋友家,只是打过几次电话给她让她回家,但是没有亲自上门过。她觉得这样的丈夫要不要都算了,就有了收拾包袱回国的打算。
但是孩子得有他签名的授权书才能过境,而他十万个不愿意她就这样离开。为了这张纸,朋友们劝过帮过,几番周折又上过几次大使馆,好不容易才弄到授权书。
她就这样不回头地走了,带着她当初的一意孤行,带着她那不到岁半的儿子,带着她满身心的累累伤痕。
她嫁出去过,有个长得很清秀的儿子,出了国门又回来了,这次身边没了丈夫,孩子没了爸爸。回来后因为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重操旧业已经不可能,漫无目的的她带着孩子寄住在姐姐家,亲朋们看到她这样,也不好意思提还债的事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认识这位女孩,她先生也就是故事中的“他”跟我先生一样是摩洛哥人。我认识的中摩结合的夫妇很少能够美满走下去的。嫁了外国人也同时嫁给了他的宗教信仰、风俗文化和饮食习惯等,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合才能知道是否适合彼此。我想忠告各位异国恋的朋友,不要微观地去认识你的异国恋人,要宏观地连同ta的生活环境和饮食文化一起去了解,才决定是否要跟ta结合,否则恐怕会后悔终生。
糊里糊涂写到这里,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嫁个老外不一定是崇洋媚外的表现,请相信爱情无国界。但是看似风光的异国婚姻背后总有它艰辛的一段磨合期(其实异国还是同国都需要磨合的,异国可能要困难些,磨合过了就好了,不过大概只能离了),为了把伤害减到最低,请带眼识人,还要带眼识国,别重蹈这位姐妹的覆辙(当然也有很多成功的异国婚姻的,这里仅指这位姐妹的)。祝君好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