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枫:“2、3的乘法口诀”课堂教学实录(二上)
(2014-11-02 11:00:17)
标签:
育儿数学 |
分类: 课堂实录 |
“2、3的乘法口诀”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经历编制2、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2、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熟记2、3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2、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记2、3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明确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2、左右大排轮流对“5的乘法口诀”。
3.“开火车”对口诀。
4.“开火车”计算乘法算式并说对应口诀。
师:通过刚才的对口诀和口算训练,范老师发现大家对5的乘法口诀基本上已经掌握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3的乘法口诀。
【自我反思:通过对5的乘法口诀的复习,唤醒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较好地向新知迁移。】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2的乘法口诀
师:刚刚听到有的同学说已经会了,那谁能像学习5的乘法口诀那样,给大家举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
【反思:这里我没有采用课本上的乒乓球拍的图,我觉得孩子们已经有了编写5的乘法口诀时用“手掌图”来编写口诀的经验,这里只需要唤醒即可,这样一来,孩子们用的例子是自己的,会更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生1:一个人有2只眼睛。
师:这是几个几?
生:1个2
师:乘法算式是什么?
生:1×2=2,2×1=2(师板书)
师:那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一二得二(师板书)
生齐读口诀。
师:这是一个人两个眼睛,那两个人呢?
生:4个眼睛。
师:这是几个几?
生:2个2
师:乘法算式是什么?
生:2×2=4(师板书)
师:那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二二得四(师板书)
生齐读口诀。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首先认识的2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生:两句。
师:分别是什么?
生: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生自己背这两句口诀,之后用卡片进行检测。)
师:这里第一句口诀可以帮我们解决几个算式?
生:两个。
师:分别是什么?
生:1×2=2,2×1=2
师:那第二句呢?
生:只能做一个算式。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这里的两个乘数都是2,交换过来后还是一样的。
(师擦掉黑板上口诀和算式的得数,让孩子们自己记忆,之后进行一一检测。师强调口诀和算式在读法上的不同,并明确当乘法算式的大数在前时要反过来想口诀。)
【反思:2的乘法口诀非常简单,所以整个编写过程就全部放手让学生来说,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这里有两点不足:一是对口诀的意义及两句口诀之前的联系不够突出;二是在让学生举例时不应该打断,要让孩子把两句都说完,甚至以再叫几个孩子说说自己的例子,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参与度会更高,孩子们会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儿,会更有积极性。】
2.创设情境,学习3的乘法口诀
师:我们学会了2的乘法口诀,接下来一起学习3的乘法口诀。那你会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一说3的乘法口诀吗?自己认真想一想,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反思:刚刚有了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这里我放手的尺度更大,直接让孩子们自己举例,同桌交流,这样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地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师:下面谁先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3:一把香蕉有3个。
师:这是几个几?
生:1个3
师: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乘法算式。
生自己写,之后找同学读:1×3=3,3×1=3(师板书)
师:那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一三得三(师板书)
生齐读口诀。
师:这是一把香蕉,接着往下说。
生3:两把香蕉有6个。
师:这是几个几?
生:2个3
师:好,自己在本上写乘法算式。
生自己写完后,找同学读:2×3=6,3×2=6(师板书)
师:那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二三得六(师板书)
生齐读口诀。
师:那接下里呢?
生:三把香蕉有9个。
师:这是几个几?
生:3个3
师:好,自己在本上写乘法算式和口诀。
生自己写完后,找同学读:3×3=9,,三三得九(师板书)
生齐读口诀。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首先认识的3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生:三句。
师:分别是什么?
生: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生自己背这两句口诀,之后用卡片进行检测。)
师:这里第一句和第二句口诀分别可以帮我们解决几个算式?
生:两个。
师:那第三句呢?
生:只能做一个算式。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这里的两个乘数都是3,交换过来后还是一样的。
(师擦掉黑板上口诀和算式的得数,让孩子们自己记忆,之后进行一一检测。师再次强调口诀和算式在读法上的不同,并明确当乘法算式的大数在前时要反过来想口诀。)
【反思:这里同2的乘法口诀时一样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对口诀的意义及两句口诀之前的联系不够突出;二是在让学生举例时要让孩子把三句完整的说完,甚至以再叫几个孩子说说自己的例子。今后还应多注意,一方面要关注每个孩子,另一方面要尊重孩子,不随便打断孩子的话。】
3.同桌对口令记口诀。
【反思:及时记忆口诀,为后边的应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54页第1、2题(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做,之后全班交流、检查、纠正。)
【反思:每一道题都让孩子们先想口诀,再写算式,这样让孩子们逐步懂得学以致用。】
四、全课总结。
【反思:在总结时只是针对本课所学的2、3的乘法口诀做了简单小结,没有向4的口诀进行拓展延伸,如果能够做一点延伸会更好。】
板书设计:
1个2
2个2
“2、3的乘法口诀”全课教学反思
1.讲解新知识要细致。
这节课是在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试图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举例,自己说算式和口诀,整个环节进行的很顺利,但唯一不足的就是对每句口诀一亿多理解还不够充分,应该再让孩子们结合图形再作进一步的理解其含义,明确几个几,这样对孩子们今后学习口诀有帮助。
2.该放手时就要放手,培养学生能动性。
在5的乘法口诀学习基础上,对于2的乘法口诀采取的是边讲边放的办法,而在2的乘法口诀学生完全理解之后,3的乘法口诀则采取全放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列算式,编口诀,找规律。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学以致用,培养孩子们的能动性。
3.教学要注意承前接后。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关于乘法计算和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乘法的意义是关键。只有学生对乘法意义有了明确深层次的认识,乘法口诀中积的推导,乘法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才能迎刃而解。教学时,不光要让学生知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更要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理解加数中加数和相同轨数的个数与乘法中因数的关系。采用改写算式(加法改乘法、乘法改加法)、看图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摆图开写算式、自编应用题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强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