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应县佛宫寺、瞻仰那闻名遐迩的释迦塔(应县木塔),是这次出游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5日早餐时,天阴得很沉,不时有零星的雨滴飘落。在手机上查看天气,说是午后有小雨。于是,当机立断,马上出发,赶奔应县。
哪知天气预报如此没准儿!刚一出城,还未上高速,雨便“唰唰”地洒落下来。好在雨不算大,故主意未变,初心不改,继续前行。
一路上,有潇潇秋雨相伴,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车行一个小时十来分钟到了应县境内,真是天公作美,雨住了,天也晴了。又在二级路上跑了二十来分钟,便到了景区北停车场。此时,停车场上的空位几乎没有了。转了两圈,好容易把车停下,便有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说,正值陶瓷节期间,从停车场直接向南进景区的路临时封堵了,须从东门进入。并示意可乘坐电瓶车到东门,每位十元。
买票,上车,仅两分多钟就到了东门。进入东门就是佛宫寺;几乎正对着东门,巍峨挺拔、气势恢宏的木塔便矗立在眼前。
佛宫寺在应县老城西北角,坐北朝南,占地25000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木塔、大雄宝殿。
赫赫有名的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该塔建造时间是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历近千年风雨。
https://www.maoyouh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2301234495.jpg
(木塔正面)
这座释迦塔,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制楼阁式佛塔。塔身建在四米高的砖石台基之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8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重约2600吨。
木塔八个侧面各有不同的牌匾,塔内各明层塑有佛像和精美壁画,均为辽代原物。
这座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身的木塔,穿越近千年岁月,成为大辽朝留给我们的最珍贵、最灿烂的文化符号。远看,拔柱擎天,拱辰挂月,峻极神工,气度庄严;近观,构造繁杂,斗拱飞檐,层如楼阁,玲珑宏敞。其建筑艺术和美学成就,在我国古代木构建筑史上,无出其右者。
如此神奇的木塔,为什么建在应县?究竟是谁所建?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里,却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一直以来,答案竟无迹可寻,无案可稽。
应县木塔,可谓飞来之物、神来之塔。
如此飞来之物、神来之塔,如果能够进入其内,漫步诸层,细细品赏,该有多好?
但是,非常遗憾,由于木塔的一些构件严重老化,呈颓朽状,且塔身开始倾斜。出于文物保护需要,现在二层以上谢绝参观,只能在一层和塔下四周观看。而且,在一层观看,也只能从南门进入,在一小部分很局促的空间内抬头瞻仰一尊佛像,仅此而已。
https://www.maoyouh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2301251296.jpg
(木塔一层佛像)
在木塔一层,听导游详细介绍了木塔的规制、特色、沧桑历史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后,绕着塔身转了两圈,充分感受其雄浑大气的外观和空灵悠远的神韵。接下来,又看了南面的钟楼、鼓楼和北侧的大雄宝殿,整个景点的游览便告结束了,算算时间仅1小时。
乘坐电瓶车返回停车场的路上,有游客慨叹这座木结构宝塔在这塞之上、雁之北的土地上,历千年风雨不朽不倒,真是无比神奇。健谈的电瓶车司机先是发出傲娇的笑声,随即说道,告诉大家一个关键原因吧,这塔上住着数不清的麻燕呢,专门吃木塔里的蛀虫,千百年来,这些麻燕就是塔的护卫者。
司机止住笑声,一脸认真地又说,这可不是什么神话传说,这是千真万确的……
这无疑又给这座神来之塔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离开景区时,我突然想起了一则关于梁思成与应县木塔的掌故。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卓越的建筑大师梁思成,上世纪的1933年初见木塔,震惊之余,马上给妻子林徽因写信,说见到木塔,感觉“绝对的Overwhelming(巨大的、无法抗拒的美),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并惊叹“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大师之言不谬!
此次游览木塔,虽未能密切观瞻、深品细赏,但能略览容姿,一睹木塔的雄奇与神圣,足矣!
应县之旅,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