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儿时烤百病

(2024-02-26 08:24:22)
分类: 散文

烤百病,也称走百病、遛百病,曾经是我的家乡非常流行的一种民间习俗。

在儿时的记忆中,正月十六晚上走出家门,呼朋引伴去烤百病,是一件着实令人兴奋的事。当然,那时外出烤百病的人群中,我们这些孩子绝对是主力。但远不止孩子们,也有很多青壮年,还有不少的老年人,甚至有些家庭更是举家出动。人们祈愿围着火堆烤烤,在街头巷陌走走,就能使百病全消,身体康健,益寿延年。

那时,人们的生活普遍比较贫苦,不仅缺医少药,而且缺吃少穿,连做饭用的柴火都很紧缺。烤百病所用柴火,人们舍不得用自己家里的。所以,为了烤百病,我们一般是从正月十六的下午就开始筹备——我们到村边、河堤、路旁、田野,四处踅摸,捡拾干树枝、杂草以及散落的庄稼秸秆。虽然,每个人捡拾的柴火并不多,有的是一抱,有的只是一掐,但架不住人多呀!这正应了那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老话,晚上烤百病时,人们纷纷添柴,那火堆的火势便会旺旺的,而且能燃烧许久……

那些年,往往是正月十六天刚擦黑,我便抑制不住喜悦和激动,心也早已飞到了村街上。匆匆忙忙吃过晚饭,迫不及待地抱起白天捡拾的柴火,便要往外走。这时,母亲总是笑着对我说:“看你着急忙慌的,人家都没有吃晚饭呢!你自己去烤?”

我扭头朝母亲回道:“我还得去招呼我的伙伴们呢!我们说好的,争取点燃第一堆火。”说着,转身就要出门。

母亲伸手拽住我:“等等——”一脸严肃地看着我,叮嘱道,“点火一定要远离柴火垛,引起火灾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还有,千万不能烧着自己的衣服、鞋子。烧坏了可就没得穿了!可记住了?”

我连连点着头,说:“记住了!记住了!”便跑出家门。

当我们四五个小伙伴在村里的东街口,燃起第一堆火的时候,街上便陆陆续续有人出现了。很快,不远处又燃起了第二堆火,第三堆火……这时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纷纷走上了街头。人们有的悠闲地游走在堆堆篝火之间,一路说说笑笑;有的围着火堆不停地转动着身子,前后左右地烘烤着自己。当然,围着火堆的,大部分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我们向火扭动着身子,蹦着,跳着,嘴里参差不齐地大声喊着烤百病的顺口溜:

“烤,烤,烤百病儿,千年万年不生病儿!”

“前烤烤,后烤烤,前后左右都烤烤,身上百病儿全报销!”

“烤烤,遛遛;遛遛,烤烤,瞎摸糊眼绊倒。绊倒怎么着?绊倒拾个大元宝!”

我们喊着“绊倒拾个大元宝”,大元宝却一直没人能拾到,倒是有人会在不经意间捡到钢镚和老的铜钱。一些身体不适或常年有病的人,在烤百病时,会往地上扔些一分二分的钢镚或是旧时的铜钱,人们称之为“丢病”“丢灾”。认为把硬币或铜钱远远地扔出去,身上的病和灾就会随之而去。扔掉的那些钢镚或铜钱被人捡到,叫“拾福”,预示着捡到的人会有好运来临。到了第二天,小伙伴们见了面,往往会打听头晚拾没拾到“福”。如果有谁说拾到了,便会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

在春寒料峭的村街上,伴着堆堆摇曳多姿的火苗,人们忘情地游走着、蹦跳着、喧哗着。天上那轮皎洁澄澈的圆月,静静地俯瞰着这幅篝火映照着的人间欢乐图……

渐渐地,火堆的火势弱下去了,大人们也陆续回家了。我们这些孩子们不再围着火堆叫喊那些顺口溜,而是变换玩法:或玩跳马,或玩招拐,或手拿点燃的树枝追逐打闹,或偷偷往火堆扔小鞭崩起片片火星。只剩下我们这些小孩子的村街上,依然充满喧嚣。

那些年烤百病,我们还发明了一种有趣的玩法,叫放“滴滴金”。当然不是燃放真的“滴滴金”,而是把两节蓖麻杆,在火堆上引燃,就像点燃的香那样。然后,两手一下一下地互戳那蓖麻杆的火头儿,便有细碎的火星纷纷扬扬地落下。那样子,跟放“滴滴金”几无二致。当我们这些孩子们人人拿着点燃的蓖麻杆,戳出“打铁花”一样的“火星雨”,那场景也是蛮壮观的。伴着“唰唰”飘落的“火星雨”,我们的尖叫声、欢笑声,响彻村街的夜空。

这样的狂欢,会一直持续到半夜,我们才慢慢散去……

烤百病这种习俗,究竟是哪年从村里消失的,已经记不得了。那热闹欢快的烤百病场景,只能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