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灵魂里的8首咏雪诗词
(2023-11-27 11:40: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诗词 |
一、瑰丽清新 之
《清平乐·画堂晨起》
唐·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一首豪迈、瑰丽、清新的咏雪词,极其具有生活情趣。一句“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这样大气磅礴的诗句,也只有诗仙李白能写出来。
二、雄浑开阔
之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好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千百年来,人们都觉得这句诗非常有感染力,意象极其雄浑,气象非常开阔,对于燕山与北方的寒冷有一种与作者感同身受的深刻印象。
“大如席”无疑是夸张了,但大如鹅毛还是有的。古人曾言,推开窗户,忽而看见,巴掌大的雪片飘来。随手一抓就是一片,在手上欣赏着,岂不是一件乐事?
那么大的雪片,在空气清新的古代,或许真有吧!
三、对竹赏雪
之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因为雪花的主要形状是由六角形的小结晶体组成的,所以“六处飞花”指的就是雪花。
前两句,写在屋内看雪中的竹子由青变白,成了玉裹的琼枝。其实是写出了对雪赏竹的雅趣。
后两句,写的是站在高处四望,整个世界一片洁白,希望雪能盖住世间的所有丑恶。这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或情怀。
四、最有韵味的雪
之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雪夜,诗人独自拥衾而卧,隐约见得雪光映照窗户。不时听到积雪把竹枝压断的声音。竹枝断裂的声音,给这寒冷的雪夜,增添了几许凄美。折竹声,让诗人听到了雪的音色,这就是其中妙处所在!
五、暮云急雪
之
《对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去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回风”即回旋之风。
此诗写黄昏时分阴云低垂,回风吹得急速而下的大雪漫天飞舞的景象,极具悲凉愁苦的意境。
六、空灵苍茫
之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只写了群山的雪景:“千山”绵亘,“万径”交错,大雪覆盖了一切。给人以空灵、苍茫、明洁的美感效应。
后两句是诗的主旨,重在表现孤独的渔翁冒雪独钓的情景。在阔大、苍茫,漫天大雪的背景下,独钓的渔翁,是作者自己的写照:在孤独落寞的遭贬谪的情况下,自己依然保持岑寂、独立、不同俗合流的姿态。
七、丰神高雅
之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此诗写出了声色兼备的街巷之雪,丰神高雅,热闹清脱。
首联破“冬晚”,中二联破“对雪”,尾联破“忆胡居士家”;从“衰颜”写到“翛然”,诗人低落情绪经过晚雪洗礼得以解脱,却借忆友口吻道出,意脉连贯又曲折委婉。
三四句,先隔帘听雪,再开门对雪,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法,颇具戏剧性。五六句一动一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道出了诗人情绪的变化,进而引出尾联,写忆友及心情的高蹈闲静。
八、清幽缥缈
之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写终南山暮雪时分的美景变化:山势高峻,秀丽多姿,山顶积雪似浮在云层之上,动静结合;夕阳与雪光辉映,更让人感觉到了一分寒意!
后一篇:降低辐射危害,饮食注意这6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