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中整数加、减法的分布与联系
(2012-05-17 18:57:56)
标签:
整数加、减法 |
分类: 专题研究 |
小学数学教材中整数加、减法的分布与联系
一、
整数加、减法的编排到万以内的加、减法,三年级上册时学习结束。
教 材 |
内 |
类型 |
课时 |
一年级上册 |
1~5的加减法
1.
2. |
口算 |
7 |
6~10的加、减法 1.6、7的加减法 2.8、9的加减法 3.10的加减法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
口算 |
10~15 |
|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
口算 |
2 |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 2.8、7、6加几 3.5、4、3、2加几 |
口算 |
11 |
|
一年级下册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口算 |
12 |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
口算 |
1 |
|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1.
2.
3. |
口算 |
15 |
|
二年级上册 |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1.
2.
3. |
笔算 |
13 |
二年级下册 |
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一)
1.
2.
3. |
口算 笔算 估算 |
7 |
三年级上册 |
万以内加法与减法(二) |
笔算 |
9 |
二、
(一)20以内的加、减法编排特点——“小步子
慢节奏
所以在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所有的学生都应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对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都应该提高要求。如一年级下册学习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做10题,平均错误率在7%以内(见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3页)。在二年级学习结束时,前面的要求应更高(具体标准没找到明确要求)。不过我们可以试着计算一下,如果学生以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正确率达93%,则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时,正确率就会下降到80%左右;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正确率会更低(这样的计算中会出现6次用乘法口诀算、2~4次乘加计算和至少3次的加法计算)。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编排特点——“从易到难 螺旋上升”。教材从简单题要求的口算、复杂题笔算,到二年级下册复杂题也达到口算的程度。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只安排了两个课时,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速度。
所以应该适当加大100以内口算加减法练习量,逐步提高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能每分种做6道题,错误率在10%以内)
(三)万以内的加减法编排特点是——“步子大
根据这样的编排特点,教学时不仅要适当增加一些练习量,还需要补充一些例题,以补上教材设计上的断层。另外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会遇到更大的整数加、减法,排除用计算器计算的情况,学生还是需要熟练掌握更大数的加减运算,并具备较高的正确率,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究,学生应该能够达到能拓展运用的水平。实际上学生在高年级常常会遇到复杂的整数加减运,如果是教材上有什么类型的计算,我们只要求学生达到这样的程度,算,到时学生计算正确率势必不会太高。比如在教学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结果不超过1000)后,他们方法也掌握的还可以,但计算和超过1000的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式题时,正确率却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