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杨辉三角”

标签:
数学文化数列 |
分类: 数学讲坛 |
数学讲坛(一)
神奇的“杨辉三角”
讲述目标:
1.
2.
3.
讲述过程:
一、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喜欢做找规律的题,因为这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下面老师出一道很难很难的找规律题,看谁知道后面填什么。
出示第一题:
1、2、3、4、5、6、7、(
[设计说明:通过这一个简单的数列来幽默地导入下面的探索过程。]
出示第二题1、3、6、10、15、(
[设计说明:这一组数已不是等差数列,但多数学生都能用递加法找到规律,但对于自己现在所教的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实际上这组数列也叫“三角数”,其中蕴藏着一定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法),它就可以和下一组数列(平方数)放在一起整理出一次单独的讲座。再下面的“2的幂数列(又叫棋盘数列,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与“裴波纳契数列”又可分别形成一次讲座。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理解基础,这次讲座的内容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如果听众是低、中年级的学生,在这次讲座之前就需要“平方数与三角数”、“棋盘数”与“裴波纳契数列”这三次讲座作为铺垫。至于为什么把这次讲座作为我的系列数学讲坛的开篇内容,纯属个人原因。因为“杨辉三角”虽然在新教材中有编排,自己也曾引导学生探索过其中的规律,但却不知 “杨辉三角”在实际中的用途和它中所蕴含那么多的神奇的数字规律。自从了解了这些之后,可以说这些令人着迷的规律一直萦绕在自己的脑子里挥之不去,有把这部分知识总结出来的冲动。好像不把它写出来,不把它的神奇之处展示给学生就誓不罢休似的。也是它促成了我开办“数学讲坛”的想法与行动,所以就把它作为数学讲坛的开篇之作吧。当然这次讲讲座打算在五六年级中举办。]
第三题:1、4、9、16、25、(
[设计说明: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还有认识过“平方”的概念,但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到九的乘法口诀”,再加上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这一规律,所以二年级学生应该能感知、探索这一数列的规律。]
第四题:1、2、4、8、16、(
第五题:1、2、3、5、8、13、(
[设计说明:虽然裴波纳契数列与兔子的繁殖情况并不相符,但它却确实存在于各种植物当中,,它和黄金比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呢,就连钢琴的琴键中也存在着与它的惊人巧合。这也许就是数学的魅力吧。以上这些都已经够神奇,更加神奇的是这些数列竟然同时存在于“杨辉三角”中。]
二、
师:同学们都知道这些数列都非常有趣,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更加有趣的数学模型,它就是数学金字塔。出示图片:
师:它就是著名的“杨辉三角”,是距今八百多年前宋朝数学家杨辉发明的。在国外它叫“帕斯卡三角”。你知道它的组成规律吗?它的下一行应该是哪些数呢?出示第二张图片:
师:它的再下一行呢?
三、
师:看样子,“杨辉三角”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的。认真观察,这里面是否还藏着其它规律呢?你知道下面一行各填多少吗:如下图
引导学生先独立观察,然后可以小组合作。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在研究它的组成时是怎么观察的?
[设计说明:学生应该能看出这是竖着的规律,也就是竖着观察得到的规律。这样他们也许会想到其它的观察方法,如横着观察、斜着观察的方法。因为学生有从不同角度观察10以内、2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表、乘法口诀表的经验,再加上有一少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
其中最明显的一个规律位于第二条斜线上,如下图。它是整数列:1、2、3、4、5、6、7、8、(
师:如果观察第三条斜线,你发现了什么数列?(三角数列)如果你将这条斜线上相邻的数两两相加,又会得到什么样的数列呢?请看下图:
师:想一想这与我们前面研究过的什么数列?
学生应该能发现三角数列:1、3、6、10、15、、21、28……
平方数列:1、4、9、16、25、36、49……
师:如果我们把每一横行的数加起来,会得到什么数列呢?
这就会得到2的幂序列:1、2、4、8、16、32、64、128……
师:如果我们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将相同颜色的数字相加。你又能得到什么数列呢?如下图:
这就是以前我们以小兔子的繁殖来研究的裴波纳契数列,对吧?
四、
师:杨辉三角中不仅隐藏着许多有趣的规律,你还可以利用它来计算事物有多少种组合方式。比如你去商店里去批发冰激凌,那里总共有5种口味供你选择,那么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购买方式呢?
从杨辉三角的顶上往下数5行,第6行中的数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算出答案来:
一种口味也不要的购买方式有1种
选一种口味的购买方式有5种
选两种口味的购买方式有10种
选三种口味的购买方式有10种
选四种口味的购买方式有5种
五种口味都选的购买方式有1种
1+5+10+10+5+1=32(种)
你说这种方法神奇吗?对,主要是数学家们为人类发明了这样一个神奇的“三角”。它在生活中还有别的作用吗?同学们可以继续探索。
五、回顾总结
听了今天的“数学讲坛”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魅力、观察的方式(横着、坚着、斜着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思考方式等方面进行感悟与总结。
六、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三角”,你又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