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蛋糕越大越没你的份儿

(2015-05-23 19:03:55)
标签:

美食

 

冯永锋

    中午,本来像尚未得道的妖怪一样,索性躺在青石板上睡午觉。结果想到一些泡沫加烛光烘托出来的大蛋糕,有点生气,然后悲从中来。这些所谓的大蛋糕,在实际体量和美味没上去之前,给业界造成的幻灭感太强。
    回首这一个来月,晚上总是睡不好。经常半夜吓醒惊醒做噩梦醒,或者无来由地醒在那里。虽然醒来后又仍旧会沉沉或者浅浅地睡去,但睡眠质量的降低,是明显的。心里的焦虑或者说愤懑,估计于我的潜意识,是在泛滥而又泛滥的。
    说得高尚一点,我确实不是在担心自己的问题,也似乎不是在担心所关注的机构的发展问题,而是关注民间环保行业的问题。自古以来,关心则乱入,乱入则无序,无序则焦灼,焦灼则不知所措。于是,可怜的身体与心灵,就得承受这些无明之火,无根之业。
    有意思的是,这一个月来文字也写得少了。好几次都想要奋起,却终于颓然地作罢。
    也许本文是一个行业小观察系列的起始,或者,由于思维太过混沌杂乱,本文甚至未必能够成形。无论如何,先“子曰诗云”地铺陈一下试试吧。

http://s6/mw690/001XkGB9zy6SuOVk5Jb35&690


(小题)一起把蛋糕做大?主刀的人是谁呢?

    以前还是年轻人的时候,迷迷糊糊地认同一个“蛋糕理论”——其实也未必是认同,只是听着这样说的人多了,就顺从地觉得这有道理,甚至是天下公理——这理论是说:“大家现在都还小,不要互相竞争,而要互相协作。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每个人届时只分到的一小块,就比现在的一整个,要大得多。”
    听到这话的时候,说话的人往往会哭诉一个前提,就是行业恶性竞争严重、互相之间不协作甚至拆台、行业其他同事都不具备宏大的发展眼光;人人都只顾着自己眼前的那一小片天地,没有“行业大同”的新常态思维。
    但现在想来,其实这样说话的人,自己也是不自信的。就像控诉腐败的人,一定往往亲身参与过腐败一样,说别人拆台的人,一定也干过拆别人的台的事;说别人没眼光的人,自己也未必有多么宏远的眼光;说别人缺乏韬略的人,自己更可能没有啥上得了台面的韬略;说别人不理性的人,自己可能最不理性。
    现在想来,我觉得受骗最深的,是我到了蛋糕店之后,发现,柜台里,其实只卖两种东西,一种叫小蛋糕,一种叫大蛋糕。小蛋糕们聚集在一起,不会成为大蛋糕。大蛋糕放在那里,也只是由一块面做成,不是由小蛋糕“一起做成”的。
    用到行业发展的观察来说,任何一个行业,一个小蛋糕出生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与另外一个小蛋糕合并的。一旦在还是面块的时候合并,这块小面块仍旧会被重新揪成一个新的小面块,而不是一起做成一个比原来大一倍的蛋糕。
    同样,如果一块面天生就是做成大蛋糕的,那么,它们肯定不是把诸多的小蛋糕混合在一起做成,而是做蛋糕的人,事先就知道这是一块完整的面。它变成蛋糕的使命,就是做成一个大蛋糕。行业不是合作而做大,而是在众多的小机构之间,出现了一批大的机构,才算真正做大。
    小蛋糕们有小蛋糕的使命和职责,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如果一个小蛋糕不想做成小蛋糕,老想和别人合并成大蛋糕,这个小蛋糕也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只有做够了小蛋糕,才可能理解旁边的大蛋糕。
    一个蛋糕店里卖得最多的,当然是小蛋糕。小蛋糕和大蛋糕,其实构成了这个店的蛋糕生态系统。互相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商品生态链。满足着各种各样的顾客的需求。
    小蛋糕当然也是有创新的价值的。每年,店里会做一些新的试验,这试验来自创新,更多的来自于模仿。当然,会有淘汰率,会有成功率。而其主流产品,则肯定是传统样式的延续。
    如果不小心,一块面被当成了大蛋糕的一部分,被某个食客拎回家去切分,这时候,想分大蛋糕的人才惊奇地发现,不仅仅做蛋糕的人只能是一个人,吃蛋糕的人,也只能是一个事先已经足够亲密的核心团队。比如生日蛋糕,只有寿星邀请的人,才有权利吃到。其他的人,只能围观,羡慕,或者兴叹,不可能探手其间。


 

(小题)大蛋糕只和大蛋糕一起玩
    人们平时多半都是消费小蛋糕,或者在绝大多数时候,小蛋糕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因此,做一个快快乐乐的小蛋糕,在中国,其实未必不好。每天可以在自己自洽的环境里生活,可以简单地延续着传统就富足而静静。
    偶尔也有消费大蛋糕的时候。当然,大蛋糕只和大蛋糕,或者说想要消费大蛋糕的食客一起玩耍。这时候,往往没有小蛋糕什么事儿,平时吃惯了小蛋糕的人,一旦开始消费大蛋糕,那一刹那,也对小蛋糕产生了疏离。
    总有一些人要做些场面盛大的事。不管是为了虚荣还是为了实务。人们办事的场面越隆重奢华高贵,需要的蛋糕越大。这时候参与分蛋糕的人,身份也越体面和强悍。平时只能消费小蛋糕的人,其实在这时候没有份儿来参与其间。
    于是,有时候就难免产生了受骗之感。你此前因为幻觉,以为自己曾经参与过“做大蛋糕”的恒基伟业,后来发现,人家根本就是把你当成苦力,当成垫背,当成铺路石,当成蛋糕旁边衬托。最有幸的,也只是被当成抬大蛋糕入场的轿夫。穿得花红柳绿,但却是人家的制服;现场热闹非凡,但轰鸣的却是人家的礼炮。
    有权吃大蛋糕的人不管蛋糕来自何处。他们只配合着主人的口令,齐心协力地把大蛋糕分完。如果你此前只是个享用小蛋糕的主儿,你这时候会惊奇地发现,你连大蛋糕的碎屑,都捞不着。它们宁可被现场当成娱乐的工具,扔得一地,最后因为吞咽不下而大块大块地扫进垃圾箱,也不可能掷出窗外,为拼命咽口水的你所分享。
    在极权、审判、怀疑、任性、虚荣泛滥的世界,所谓的共分大蛋糕,只是你的痴人说梦。真正拥有大蛋糕的人,从来不会这么想,也不会这么做。

 

(小题)问题来了,你是大蛋糕,还是小蛋糕?

    有的人明明是小蛋糕,却觉得自己很庞大松软。关在屋子里觉得自己是天下的大蛋糕,走到山野间还是觉得自己是天下的大蛋糕。在自己的小诸侯国里相信自己是天下的大蛋糕,走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仍旧目空一切地觉得自己是天下的大蛋糕。当然,这样的人很容易为社会识别,无论有多少,都没有什么害处,自生自灭就好。
    有的人明明是小蛋糕,却被社会普遍误会为是大蛋糕。即使一年一年都没吃上,很多人也一直相信这蛋糕极大,只是自己无能和无缘。一次一次扑个空,也仍旧相信这个蛋糕无穷大,只是自己命不好。一次又一次被凌辱、被欺骗,还是相信这是一块无穷大的蛋糕,只是自己福报未到。
    蛋糕本来就是膨化食品。如果掺上奶油的助阵,就更是泡沫纷飞。如果再加上想像的点燃,就更是星光无限。但实际上,蛋糕有多大,其实取决于面粉有多少。面粉有多少,取决于小麦有多少。小麦有多少,取决于土地有多大块。大地有多大块,取决于生态系统能供给的有机物有多少。
    如果把蛋糕退回到面粉,问题就来了,有的蛋糕极小,却由于做者的无心,放的面粉极多,结果成了铁块一砣。有的蛋糕极大,但里面的面粉指数却极低。
    举例来说,大企业家去做公益,普遍会被人则成大蛋糕。可实际上,企业家在企业领域可能是个大蛋糕,但到了公益领域,可能就是小蛋糕。更重要的是,企业家投入公益的“面粉”其实很少。绝大多数企业家都无法像经营企业那样全心经营公益。除非完全从企业脱身而出,否则,做公益,做环保,只是其心力的蜻蜓点水而已。
    于是,本来一个极小的蛋糕,由于企业领域的光环的烘托和幻化,就成了无穷大的蛋糕。引来无数的分食者。大家竞争啊,扑杀啊,打斗啊,较劲啊,最后发现,分到手的,其实只是一片虚幻的烛光而已。
    再举例来说,大政治家去做公益,大文化人去做公益,大教授去做公益,大明星去做,都可能产生同样的后果。在一个领域的大蛋糕,到了另一个领域,也容易被当成大蛋糕。
    当然,是不是大蛋糕,是不是愿意为公众所享用,公众只要参与过分食几次,就可能迅速地判别。最要命的在于,一个本来应当和小蛋糕一起玩的小蛋糕,由于社会过度的宠爱和幻化,结果拼命想和其他的大蛋糕一起玩。其他的大蛋糕也由于社会惯性思维的作祟,不假思索地将其引入大蛋糕俱乐部,一起吃饭睡觉打豆豆。

    著名人物,一定是要和著名人物一起玩的。国内的著名人物不够玩,就要到国际上去寻找。这才能体现著名人物自身的“苦苦寻觅”的价值。于是,在你仰望著名人物,希望和他一起做蛋糕、分蛋糕的时候,你才惊奇的发现,人家早已把你甩得无限远。
    当然,这一切都没有什么不好。不好的只是幻觉会一次次产生又一次次破灭。带给社会的是疲惫和虚荣,带给社会的是小小的愤怒和不安。
    不过也许“社会丛林”本该如此。繁花与流年每天都在检验着人们的品质与眼力。如果你想具有真正的社会野性,在觅食之余还能够保卫自己不为人所觅食,那么,你是大蛋糕,还是小蛋糕,其实不重要;飘浮于你面前的,是大蛋糕,还是小蛋糕,其实也不重要。(2015.5.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