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境受损”程度须让公众知情

(2013-11-04 11:46:55)

“环境受损”程度须让公众知情

冯永锋

新京报发出版本:http://opinion.hexun.com/2013-11-04/159327697.html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金南日前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座中道出了他的心声。他明确表达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是压在中国头上的三座环境大山;几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从目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第一。
    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受损的程度必然就大。可惜,到目前为止,社会公众,尚未无法确切知道,中国每天排放的污染物究竟有哪些,是谁在肆无忌惮地排放着它们;污染物的总量有多少,污染物又如何在中国的天地间分布。
    社会公众同样无法确切知道,过去四十年,这些污染物究竟对中国环境造成了多大的损害,又究竟有多少人成为了环境难民,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其实,环境保护绝对不仅仅是污染物排放的伤害问题。中国过去四十年,生态系统崩溃的速度也可能是全球第一。几乎所有的江河生态系统都已经严重受损,几乎所有的空气生态系统都已经严重受损,几乎所有的土壤生态系统都已经严重受损,几乎所有的岩石生态系统也已经受损。可是,中国的社会公众同样不知道,中国各类天然生态系统,究竟受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环境信息透明的体系,在中国正在缓慢地建立。面对公众日益锐利的眼睛,诚实地满足公众知情权是唯一的办法。有消息说,山东省从2013年8月份起,其环境监测系统监测到的所有信息,全部都随时公示到公众可随时浏览到的互联网上。在此前,这些信息只能在“内部网络”里传递和输送。同样有消息说,环境保护部已经开始明确要求,加强对国控污染源信息透明的公开程度。当然,公众感受最深的一个透明,是从2013年1月1日以来,74个城市如实地公示了其空气监测系统监测到了空气6项污染物的信息,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PM2.5、PM10、臭氧。同时也极富有爱心地提醒着公众,这些空气污染物构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如何可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各地也纷纷开始制订《空气重污染日应急预案》,以更好地保障公众的身心健康。
    有消息说,“空气质量信息透明”还将进一步加大,2014年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都要实时公示,2015年全国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都要实时公示。各地也在抓紧对空气污染的源头进行解析,希望帮助更清楚地了解到,究竟谁在污染我们的空气。更让人振奋的消息是,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十条措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迈出了非常坚决的一大步。
    公众完全可以把空气污染治理的诸多措施,是空气信息透明直接带来的“成果”。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封闭、隐秘之事,只会带来虚伪、冷漠、残暴、责任推脱和懒惰应对。而透明公开,则会带来真诚、温暖、柔情、勇于担当和积极参与。可以说,空气信息的透明,给了中国公众以环境治理的极大信息。可以说,空气信息的透明,必将其他环境信息的透明,重金属污染信息、地下水污染信息、生态系统受损信息、物种灭绝的信息,都会陆续如实公示在国人面前。
    信息所挟带的数据确实让人震惊和心痛。很多人在震惊之余,想到的第一个应对之术就是逃避。但更多的人则开始警醒,相信只有直面惨痛的现实,才可能激发出改善的勇气的智慧。信息透明不仅仅不会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恰恰相反,只有信息透明才可能平复社会冲突,消解社会动荡。信息透明不仅仅不会让公众大量逃离和抱怨,恰恰相反,信息透明之后,公众会更愿意配合所有的污染治理措施;政府出台的政策会得到良好执行,企业的违法行为会得到更坚决的监督,环保组织发出的倡导会得到更多的响应,公众自发的环保行动会得到更热烈的赞赏和鼓励。
    可惜的是,我国当前的环境信息透明度仍旧严重不够。能够想到的可以做的事,至少有如下这么五条。
    一是要求所有的企业如实公示其污染物排放信息。包括排放何种污染物,更包括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二是要求所有的区域政府,公示其实时的环境质量,至少包括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重金属环境质量等信息。三是鼓励所有的公众,自发地监测、检测身边的环境质量,遇上可疑之处,及时举报,及时检测,及时整改和透明化。四是诚实地告诉公众,哪些物种在当前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哪些河流已经被水电站“逼迫自杀”或者濒临死亡,哪些山脉已经消息或者即将消失。五是诚实地告诉公众,中国哪些地方的公众正在沦落成为环境难民,告诉公众每个环境难民究竟为此承担了多么重大的代价。
    其实,能看到的最多是“已知环境风险”,我们其实还面临着更多的“未知环境风险”。举垃圾焚烧厂为例,垃圾焚烧排放出四千多种物质,而目前能够检测和公示的,才是那么几种。我们的地表水里,“夹带”着多少种“环境激素”,谁也说不清楚。这些激素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不作持续而深入的研究,谁也说不清楚。
    而“说不清楚的风险”,可能远比“能说清楚的风险”更为可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不仅仅要满足公众的基本知情权,如实地公开进入标准检测体系的那些环境信息,如实地公开中华大地上各类物种面临的遭遇;我们更要诚实地告诉公众,在这些看得到的风险之外,还有哪些环境风险、生态隐患,未来需要全体社会去共同“猜测和担当”。    (2013.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