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直播记

(2011-08-31 17:03:25)
标签:

杂谈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直播记

冯永锋

2011年8月31日环保组织#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本次发布会仍旧在《环境保护》杂志社的1401会议室进行。预计下午2点准时开场。欢迎围观。环保组织将罗列大量的真相,证明苹果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对中国的环境和中国的公众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发布会延迟了半个小时才开始,参与的国内环保组织不少,除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达尔问、环友科技、南京绿石之外。还有来自河南新乡环保协会的会长田桂荣女士,来自山东东营的临澜环保公社的任增颖女士,来自“淮河卫士”的霍敏杰先生等。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发布会先播放了环保组织对江苏、湖北、山西、上海、广东等地苹果代工厂污染中国环境的调查视频。这个视频拍得不算专业,镜头经常摇晃,但制作很是精心,整个制作过程费了好几个月。这个视频即将在各个网络上上线,可随意下载和传播。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主持人环友科技李力说,我第一次看这个视频的样片的时候,有两个镜头印象很深。第一个是武汉的那条白色的河流,我们将它称之为牛奶河,我当时都怀疑是不是把毒牛奶倒到这河流里来了。第二个是那些下跪的市民,他们不是给政府下跪,他们是给去调查的马军下跪;马军当时也跪下来了,只是他手持镜头,大家不知道罢了。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透露,今天早上,他们机构收到了苹果公司副总裁的来信,他们表示说环保组织提供的污染企业名单中有几家不是他们的供应商,但其他的供应商是。另外,这位副总裁表示,愿意与环保组织进行“私下交流”,对这些污染环境的供应商进行梳理。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2011年1月20日,我们环保组织发布第一期苹果污染的报告后,苹果公司承认了他们的代工厂苏州联建公司等机构,对生产线上的工人造成了伤害。但到今天,这些受伤害的工人都被工厂清理回乡了,他们只拿到很少的赔偿。他们年纪都非常轻。不知道今后的生涯如何度过。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自然之友武汉小组组长、律师曾祥斌说,我们今年4月份开始,对武汉名幸电子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武汉名幸电子是苹果公司的代工厂。他们排放的污水进入“南太子湖”,在河上驾船的工人叫万振勇(音)。这些含重金属非常多的废水,就通过“南太子湖”进入长江。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自然之友武汉小组组长、律师曾祥斌说,我们几年前在武汉打过“墨水河”污染的官司,因此和当地的渔民关系比较好。我们去调查的时候,当地的渔民都非常支持我们。我们又找了个志愿者,长期拍摄武汉名幸电子的排污口,每天都从不同角度拍摄。他们发现,一个礼拜内,有两三天内牛奶河是白的,其他时间,雨水下来之后,就随雨水排放到长江去了。我们取了里面底泥的水样,到了武汉洪山区一家机构进行检测,他们说底泥里的铜和镍的含量非常高。我们又委托北京的一家商业检测公司进行检测,结果让他们震惊,不相信是真的。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广州名幸电子是武汉名幸电子的姊妹工厂,有一年,环保局去检测29次,其中15次都是超标的。广州名幸电子在后来的过程中多次造假,但好在都被环保局识破了。他们的污染和造假行为还需要更多的公众的监督。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南京绿石总干事李春华,我们决定去调查江苏昆山的两家电子厂,凯达电子和鼎鑫电子时,我通过网上找到一个投诉帖。我正好认识昆山的一个朋友,我就问他这个帖子的情况,他说,我就是这个小区的居民。我都在想,冥冥之中,注定我们要去调查苹果的这两家代工厂。大家看片子里那个蹦蹦跳跳的小男孩,叫海乙,他说他的学校就在工厂的旁边,每天呼吸工厂排放出来的空气,胸非常痛。就在我们和他聊天的时候,他的鼻子里开始流鼻血。我这两天又和村民联系,他们说这个小男孩现在还在流鼻血。又有另外一个妇女,怀孕后担心她的孩子受影响,一直很害怕,孩子出生后就放在其他地方去养,母子一直两地分居。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李春华介绍的江苏昆山这两家工厂,最新的消息显示,他们刚刚接受了苹果公司1500万台的Iphone5的生产订单。这个数量是很大的。消费者应当可以知道,手中的这些时尚产品,其实是有代价的。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研究员邵文杰介绍他8月份去太原富士康公司调查的结果。太原富士康周边的居民经常夜里会被难闻的气体炝醒。在我们去的头两天,当地的居民发起了一些极端的事情,他们组织到富士康的前面,堵马路。后来给警察驱散。他们又强烈要求进入富士康厂区寻找难闻气味的来源。富士康也同意了,但他们进去后,没有发现臭味的来源地,只看到一些废料堆放处和一个污水处理池比较可疑。环境监察部门也多次到现场监督,发现他们的废气排放也是合格的,只是生产环节中有些疏漏。居民环保监察部门来监察的时候,他们的车辆就停放在“恒大绿洲”小区的路口。三次监察中有一次是在雨中,当时富士康正在放假。我本人是学环境工程的,这种监测的方式肯定不是正常的监测方法。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目前苹果公司的大量产品都在中国生产,其生产环节涉及全国各地的诸多工厂。而有意思的是,苹果公司一直以保密为理由,拒绝向公众公布他们的污染情况。我们觉得,这样的通过代工厂把污染转移到生产国的做法,应当有所改变。

#为苹果清毒#第二场发布会现场直播:商道纵横公司总经理郭沛源:我们是一家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跟企业和NGO都有打交道。我们觉得可以从更独立的立场中对此进行评论。我拿到报告后,看到村民下跪的镜头时,很受震撼。大多数人肯定在问,苹果这样的公司,在这样的问题里到底有没有法律责任?如果有,直接让司法机关介入就行了。但苹果与供应商是外包的关系,从当前情况来说,只是其供应商违法,并不是苹果自己在违法。有什么办法去约束苹果呢?现在有一些新的理念可以约束品牌商的责任问题,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叫生产者的延伸责任。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词叫低碳,低碳不仅仅是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低碳,而是你在生产前的诸多环节,你产品生产后的使用过程中,都要实现低碳。现在可能大家只能说,你无法从法律上影响我,你最多只能从道德上批判我。我想,消费者应当动用手中的“道德权”,对苹果公司的“时尚”展开系列的争论。
追究苹果责任最好的办法是停产、限产。苹果公司如此下大量的订单,是为了快速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如果消费者发出苹果限产的呼吁,那么我们相信苹果会抓狂的。有人说,消费者也会抓狂的,他们会追逐苹果。

#为苹果清毒#记者提问:消费者到底该如何面对负带污染的产品?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回答说,像苹果这么光鲜亮丽、以人为本、设计友善的产品,到底是真的负责任的、安全的吗?由于环保组织持续的揭露,目前使用苹果的人,使用时多少都有一点道德上的挑战。当然不存在使用苹果的人比不使用苹果的道德高。使用的人也不该嘲笑不使用苹果的人,环境道德同样存在缺陷。
    南京绿石总干事李春华:我觉得绿色选择最大的魅力不在于你选择还是不选择,而在于你选择和不选择过程中都发出自己的声音,告诉你消费的产品的厂商,要践行环保责任。否则,我们在消费这件产品时,有愧于环境,我们希望你们能够担负起你们应付的责任。
    #为苹果清毒#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来自美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也会在美国做一个发布。我们特别希望在美国的这次表达,能够对苹果公司形成更多的压力,也能够对苹果的消费者产生更多的触动。
    #为苹果清毒#记者提问:受污染的人们,他们有没有可能向苹果公司的代工厂提起一些诉讼?或者有什么办法发起环境侵权诉讼?自然之友武汉小组组长曾祥斌回答,环境侵权诉讼需要相对明确的关联。在国内环境侵权诉讼如果理由充足,完全可以随时发起,也可把苹果公司列为共同被告。这需要当地受害者首先站出来,也需要环保组织或者公益人士的参与摸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竺效:国家可以去污染施害方开展处罚,包括行政处罚。比如环保部门,可以对排污企业进行处罚。处罚可能有个上限,污染企业如果不惧这个上限,那么未来可以在法律条文上进行修正。当然也可发起民事诉讼,这需要建立一个关联链,证明你的受害,一定是污染造成的。比如癌症,要证明是污染造成,在医学上有一定难度。但大家不要悲观,要利用2009年司法部门关于“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让被告去负担证明他的行为没有对你造成伤害的规则。但对美国公司通过代工厂污染中国受害者,如何让他承担责任,比较难。
    #为苹果清毒#竺效:比如我们可以模仿美国,出台一个超级基金法,让今后任何与污染有相关的利益链条,都将为污染承担连带责任,而且没有时间期限的限制,可以追溯到无穷远。如果中国能够出台这样的一个法律,那么,也许那些制造污染的公司,或者委托他人制造污染的品牌,就有可能害怕了。
   #为苹果清毒#河南新乡环保协会会长田桂荣,我建议全国的环保组织,应当派出最优秀的代表,与苹果谈判。另外,要让与苹果有关的水厂、银行、电厂、食堂,都要负担连带责任,建议环保组织对此进行更多的调查。

#为苹果清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