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保志愿者翻晒2007年深圳市民广场大树枯死调查报告,担心大运会的大树也面临同样厄运

(2011-05-20 05:42:31)
标签:

杂谈

                          政府应为民持家

——深圳市民中心南广场树木枯死情况调查

 

春天本是草木生长的季节,可是在深圳市中心,在高楼林立的CBD核心区美丽的市政公园广场里一株株碗口粗的大树却枝叶枯黄,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季节。

2007年6月的一个早晨,市民中心南侧铺满花岗岩的广场上,园林工人正在忙碌着,让路人感到奇怪的是,他们并不是忙着给绿地浇水,而是从每个树池里临时挖的土坑里往外搯水,一桶桶,一车车,工人们累得满头大汗。

因笔者正巧手持相机拍摄公园晨景,被园林工人误当成记者,工人们向笔者诉苦道:南广场东、西两片停车场共有124个树池,均栽种了从湖南购来的樟树,这些树的树干都有碗口粗,据说每株价格在七百元以上,可是栽种八个月来,大部分因水淹烂根而枯死,已换了三岔了,工人们用手推车每天搯走一百多车水,仍难于挽回这些客树的生命,他们感到既辛苦又难过。

一周后,笔者陪同《南方都市报》记者再次前往现场了解,记者随后的追踪采访获得了更多信息,并在报上报道。综合现场观察、了解和记者调查,实际情况如下:市民广场南广场(东、西两片)共设树池124个,均栽种了购自湖南的樟树,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枯死80余株,至2007年6月本次调查时止,先后补种三岔共换树百余株,园林工人最多时八人,暴雨过后每天用手推车往外运水二百车,园林公司向有关管理部门反映过此问题,认为应该建设和完善场地地下水导排系统(俗称盲沟),据工人说,主管部门表示会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设计方代表时,该代表说原设计图纸上有排水盲沟,并认为可能由于周边施工原因致盲沟堵塞而淹水,但园林工人在挖积水坑和换种树时均未发现地下水导排设施,而收集广场地面雨水的排水井在雨后自身也溢满了水,更难以承担树坑排水量了。

树木枯死只是现象,仔细分析后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问题:1所选外来树种对本地水土适应性较差;2停车场地基较密实,自然排水性差,场地内未建地下水导排系统使积水难于及时排除;3南广场人造山丘抬高了地下水位;4地面雨水排水系统不畅,使人工搯排树池积水无处倾倒;5出现问题后有关部门未引起足够重视,未有及时改进措施,使死树范围扩大;6主管部门只承诺给园林绿化公司经济补偿,而没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挽回损失,因已而造成更大损失。

时至今日(2007年9月11日),死树仍在发生,搯水仍在继续,又一批枯死大树被挖出来,新树又补栽下去。这批死树共34株,占总数的27.4%,加上前几批已换种的近百株死树,死树总数已超过100%。据园林工人反映,市民中心北广场四角168株樟树也曾换过近500株,最后还是改善了排水系统,全部换种了耐水的小叶榄仁树种情况才好转。

据专家统计,树干直径超过10厘米的大树移栽存活率平均为30%,照此算来南广场还要枯死近300株才能“达标”,那样,每株树的购买成本将由700元升至3033元,折损2333元。目前,南广场死树实际损失已达到93000余元,若按平均存活率推算则损失可能高达近29万元。

据市园林管理部门资料显示,深圳市2005年末共有行道树101170株,当年绿化部门共完成行道植树、绿地植树29435株;2006年末行道树总数达180000株,其中当年植树62613株。据此推算,这两年共植树92048,若按因管理不周造成折损1500元/株计,折损总数将达13807万元,虽然这个数是假设,但从南广场的情况看,其中大部分损失是完全可以加以避免的。

在此,我们禁不住要问:如果是自家花园里的树,哪怕死一株会是什么感觉?作为当家主人还会轻描淡写地拿出钱来补偿了事吗?现在城市绿化项目用的可是纳税人的钱啊!作为代表政府的项目管理者可不该那么随便花钱不心疼!再说,若照这样的方式建设森林化城市,建一片林就同时要毁两片林,生态代价实在高昂啊!砍我们身边的树叫毁林,这已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因人为原因枯死外来大树是不是也同样应该叫毁林?

我们呼吁:政府应为民持家,持好家,管好财,珍惜和保护好人类共有的生态资源!

 

“绿色江河”深圳志愿者之家

熊杨

2007年9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