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北京莲花池公园修建“野鸭岛”
(2011-05-16 13:11:13)
标签:
杂谈 |
建议北京莲花池公园修建“野鸭岛”
尊敬的北京园林局及莲花池公园管理处:
作为一个生活在北京丰台区的居民,莲花池公园是我经常去游玩的地方。作为一个观鸟爱好者,莲花池公园是我和很多鸟友的常规观鸟地。作为一名记者,我一直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报道。
2011年5月15日,我到莲花池公园参加北京科技周的丰台区启动仪式,一个上午的时间,在公园就看到了15种左右的鸟类,包括绿头鸭、小鹀、普通翠鸟、白头鹎、灰椋鸟、家燕、普通楼燕、褐柳莺、红喉姬鹟、红尾伯劳、黑卷尾等鸟类。这说明莲花池公园虽然人工化得非常严重,但还是有不少鸟类在里面居留和生活。
同时我也注意到,莲花池的水面上,有不少绿头鸭,数量有十多只。据我的观察,莲花池公园全年都可见到绿头鸭,它们有的长年在莲花池公园生活,有的在完成了繁殖之后会向南迁徙,有的则是从北方的繁殖地迁徙经过此地暂时停驻。
现在正是繁殖季节,有两对绿头鸭夫妇已经成功了实现了繁殖,一对繁殖了5只,一对繁殖了10只,小鸭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努力地学习们生存的技巧。当然,岸边的游人会出于好心而给他们投食,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它们掌握在自然界中生存的本领。而白天游船频繁的惊扰,给这些游禽的正常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骚扰。
鸟类大体都不愿意与人类离得太近,尤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伤害鸟类,这让鸟类几乎都患上了严重的人类恐惧症。因此,像公园这样的具有一定自然属性的“公共用地”,应当适度考虑鸟类和其他野生动植物的生存。这包括适度留出部分水面不被侵扰,让野花野草有自由生长的空间,而不要只培植那些园林植物。因为自然界的各个物种是相互支撑的,某一个物种的弱化会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最终导致整个生态链的崩溃。
比如,公园的水面虽然较大,但对于绿头鸭来说水体可能过深,因为绿头鸭属于游禽,不太擅长像潜鸟那样潜入水下去捕食,它们更乐于在水相对浅的地方觅食。因此,如果有可能,适度把水深在10厘米左右的水体给绿头鸭作为栖息地,可能是比较尊重生态系统本性的做法。
但在我看来,现在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是把湖西边的那个小岛,改造为“野鸭岛”。因为绿头鸭在夜间需要有个休息之处,让它们长时间泡在水里、漂在水面,对它们生存会有不良的影响。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不少绿头鸭都趴到湖南边的游船上休息,但由于游船经常要出动,它们的休息过程总是不得安宁。
我观察了一下,莲花池公园只有一个岛,这个岛目前上面扎着几个仿造的“蒙古包”,有些已经破败,进入这个小岛的“木桥”目前是加了一道阻隔栏,显然,这个小岛目前属于“废弃状态”。假如把这些蒙古包拆除,留下岛上的空地,让本地植物自由生长,那么,这个小岛就会成为很多鸟类和其他动物的安居之地。
当然,为了保证它们的生活不被随意侵扰,需要把通往小岛的小桥拆除。为了便利绿头鸭能够随意上岛下岛,需要在岛的东面修一个缓坡——其工程非常简单,就是石岸给拆除一部分,修改成缓坡,鸟类来往就通畅了,否则它们还需要“就地起跳”。
感谢你们阅读这封来信。如有任何疑问,可随时与我联系。我的电话:13718172056。
一个普通的丰台区居民:冯永锋
2011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