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云:我为什么力挺垃圾焚烧
(2011-05-14 15:45:54)
标签:
杂谈 |
徐海云:为什么我要力挺垃圾焚烧
(根据2011年5月14日下午徐海云在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讲座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整理人:冯永锋)
徐海云,我讲的题目是“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发展与挑战”,我来自城市建设研究院,我们单位有个所叫环卫研究所,我们单位也在做一些环卫措施的工程总承包。我们虽然叫研究院,但2000年之后,属于国资委,与新大都饭店属于同一个集团。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民间组织主办的面向公众的讲座。我以前讲的时候面对的都是政府。在我看来,中国的全社会都在向钱看的情况下,大家能够在今天这样的时间来关注垃圾问题,我觉得大家离金钱都比较远,我比较敬佩。我讲的都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都可以随时打断和批判。
垃圾实际上就是废弃无用的东西,所有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寿命之后,最终的归宿就是成为垃圾,因此,垃圾在它诞生时的条件,就是无用或者低价值。当然,有些回收后可保持其原有的功能,比如啤酒瓶再利用。二是还可以保持其材料的基本性能,比如废纸和废布、废金属。三是还可能保持其部分分子特性,比如堆肥。
还有一种利用,没有纳入回收利用的范畴,它不再保持原有的形态、性能,而利用其分解的能源或新材料,如垃圾焚烧的余热利用,如垃圾填埋气体的利用等。
大部分家庭把旧报纸、易拉罐等基本能够回收的东西卖给收废品的。大家如果注意一下,收废品的人、捡垃圾的人,活跃在全国各地,他们是中国当前垃圾分类的主力军。
堆肥方面,全中国上了几十个设施,投资超过20个亿。在我看来,没有一个项目是成功的。几乎是全军覆没,没有一个真正的兑现其原先设计的目标和对外宣传的“成就”。有些人说堆肥出来的是好产品,在我看来是一堆垃圾,只是把原来的一堆垃圾变成了两堆垃圾。北京的南宫,用的是德国的技术,到今天其实都不成功。
有一个公司,天天到处做广告,名声很大,可如果你私下去调查,会发现他们其实做得非常差。要想把有机垃圾利用好,必须做好源头的分类。如果你源头的分类做不好,后端的堆肥是不可能的。
垃圾焚烧,当前是全国争议最大,但却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从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口号可能比其他国家更加来劲,但实现能力如何,则是另说的了。
根据2010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止2009年底,全国654座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57亿吨,有各类生活垃圾场567座,其中生活垃圾填埋场447座,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厂16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93座,其他一些为综合处理厂。
什么叫无害化处理?我们去考察过一个海岸边的城市,他们把垃圾放在海边,来检查的时候就把垃圾全倒进大海里,就说这是无害化处理了。因此,当前,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我们应当把这“无害化”处理这三个字去掉。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垃圾属于卫生部管的,他们从传染病的角度讲无害,结果到了环卫部门之后,大家还这么说。
除了“无害化”三个字需要去掉之外,中国人好面子,为了应对国际上的“要求”,也为了让公众看起来舒服,于是就把标准定得很高。标准定高了实现得好也没事,可我们又没有办法实现,于是标准是高,但实现得却很糟糕。
1996年之前,国家的统计数据,还没有把垃圾单独拿出来,而是把垃圾和粪便混在一起。2000年之后,才把垃圾进行单独的统计,然后才开始有焚烧、填埋、堆肥这些更细的分类。因此,中国的垃圾统计数据,一直存在着很大的水分,也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从处理技术来看,自己跟自己比,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表面上看,各种各样的技术,都有了呈现。世界上有的技术,我们都有用的。世界上没有的技术,
我们也有用的。在我看来,有些技术是乌七八糟的,甚至是骗钱的。但整体来说,处理仍旧很简易,堆放的处理、露天的焚烧仍旧是非常普遍的。
我们国家有个废品站的概念,因此,我们的废品回收系统与垃圾资源化系统往往是混淆的,甚至分歧很大的。国外一些国家把废品与垃圾作了区分。在他们看来,这两种东西是有差异的。
我原来参加过一次中国工程院举办的会议,上面有不少院士在大声地说我国的废纸回收率很低,因此需要加大回收。但我到垃圾场一看,里面又没有多少废纸。
后来发现,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我国的人均纸品消费率很低,美国加拿大都是200-300公斤一年,我国不过才几十公斤。
垃圾的成分,我在看来,我国处在两大拐点,一是燃料从煤向天然气、电方向发展,这直接会影响垃圾量和垃圾成分。第二大拐点是从农贸市场转向超市。农贸市场买来的东西导致的垃圾,与从超市买来的物品导致的垃圾,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农贸市场的是水分多,而超市可能塑料多。
垃圾焚烧的发展历程,从减量上看,垃圾焚烧的减量是很明显的。从无害化上看,垃圾焚烧在消灭病毒、细菌方面,也功劳不小。我们国内垃圾焚烧的发展,最早是在1995年,江苏徐州,把稻草与垃圾混在一起烧。当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类合燃烧法,还申请了专利,开了国际会议。
实际上,我们国家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有100年。1963年,美国纽约,有超过17000个公寓配置了小型垃圾焚烧炉,此外,还有22座规模较大的市政生活垃圾焚烧炉。当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生活垃圾进行这样的焚烧处理。真正垃圾焚烧讲环保,是1970年之后。现在全球有2100座焚烧炉,主要在发达国家。
前几年,北京六里屯反对焚烧非常激烈的时候,我到一个地方开会,当时有个政协委员也激烈地反对焚烧,但他又倡导家家都建焚烧炉,后来发现,他是在替一个生产这样家庭焚烧炉的公司说话。我当时就对他说,你这不是反对垃圾焚烧,而是大力倡导垃圾焚烧。
从美国和日本的情况来看,他们的数量一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增长,只是到了九十年代之后,大体饱和,趋于稳定,处在连续运行的状态。德国、欧盟也是如此。像德国人均烧掉0.21吨每年。日本0.31每年,瑞士,人均0.5吨每年。
这也是我一直坚持中国要垃圾焚烧的原因,因为我们现在人均焚烧量非常低,非常需要大力发展。
日本为什么会那么多垃圾焚烧厂?原因是不同地方的公众不许别的公众把垃圾烧在自家旁边。因此他们的数量多,每年烧的量不太高,大体在600吨-100吨之间。中国当前是要么政府害怕公众而不敢建,要么趁公众不备建一个巨大的厂。这无论从公平还是从科学上来讲都是有问题的。
从国外卫生填埋的发展趋势来看,焚烧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在美国的许多州,不许把垃圾填在自家庭院里。欧洲对这一块更明确地指出,到2016年,要逐步减量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量。德国规定,原生垃圾,不能直接去填埋。北京、上海也准备这么做。
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分类回收利用的比例会提高,但焚烧的比例也肯定会提高。意大利的北部,主要是焚烧,南部主要是填埋。从欧洲来看,生活垃圾焚烧,在未来一段时间,仍旧是要大力发展的。
再讲一讲,为什么垃圾焚烧会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垃圾焚烧一吨可产生200度左右的电。而卫生填埋产电能力几乎是零,有人反对,说填埋气可发电。其实,根据统计数据,目前垃圾填埋气的发电厂总量才80兆瓦。为什么填埋气体收集量那么少?一是虽然有机物多,但水分更多。二是我们的有机物烂得太快,而填埋气必须到一定的量才可能收集。
垃圾焚烧明明排放二氧化碳,又怎么可能减排温室气体呢?温室气体主要有6类。生物质的燃烧,大体是0;燃烧塑料,增加一点影响。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大。垃圾焚烧减少了大量的甲烷产出,只增加一点二氧化碳。因此,焚烧一吨垃圾可减排480公斤左右的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
欧盟想要通过一个决议,如果垃圾焚烧余热利用率高,可算为回收利用。可这个动议没有被通过。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的垃圾焚烧厂就无法纳入回收利用,因为我们的焚烧都是单一发电,没有热电联产。
再说一说二恶英的问题。我个人不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但如果对比世界各国的标准,我国标准明显要比人家的标准要高。我们把标准定得那么好,但是不是可以执行呢?其实大家只管定标准,却不管你做不做得到。2003年之后,我们上了无数的医疗垃圾焚烧厂,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个医疗垃圾焚烧厂二恶英控制是达标的。
我今天想要强调的是,现代的垃圾焚烧过程,其实是减少二恶英的过程。因为当垃圾运往焚烧厂时,其“体内”已经含有大量的二恶英。按照德国的统计。二恶英排放量最高的是金属加工,其实才是垃圾焚烧。美国生活垃圾焚烧厂排放当量从1987年的1000克下降到了2002年的12克。
而露天随意、小型的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量却大得多。2000年英国一次15分钟的烟花庆祝活动,二恶英排放量相当于英国所有垃圾焚烧厂一年产生量的100倍。全球反焚烧联盟也承认,二恶英至今没有“杀死任何人”。
还想讲一点,我国的回收利用水平到底是高还是低?我国有那么多假冒伪劣商品,其实都是源于回收利用,比如回收物品产生的“地沟油”;比如大量的过期食品被“回收利用”。我们现在不是回收利用问题,而是如何清洁地回收利用的问题。垃圾桶里那些值钱的都拿走了,没有用的,不混在一起,你拿给谁呢?
我们还是要走国外已经走过的路,尊重人家应用过的技术。有人说我这是崇洋媚外,可不这样你怎么办呢?其他国家的人在垃圾处理上做了大量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借鉴他们的不借鉴谁的?我看过我国许多大量所谓的新技术,其实要么是假冒伪劣的技术,要么是官商勾结的技术。
关于厨余垃圾分类,我觉得必须改变现在随时可扔改为定时定点。必须推进垃圾计量;必须有效约束,公众不能偷倒垃圾。必须大量增加垃圾收运费用及配套设施。厨余垃圾处理,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因为农村有更便利的资源。
人的垃圾产生量,增加也增加不到哪里去,减少也减少不到哪里去。我们现在有些人引用的数据,可能是不全面的。比如你说中心城区的垃圾量减少,可能是因为里面的人周末到郊区度假去了。户口在中心城区,但垃圾却扔在了别的地方。
当前一些反对焚烧的势力,可能是地产商在后面煽风点火。
我参加过环保部的一些减排谈判,他们把露天焚烧当成“零排放”,可这样的零排放几乎每天都在全国各地大量地发生,它们所产生的二恶英要比垃圾焚烧发电要高得多。可没有人统计这样的数据,可没有政府部门敢把这些数据统计进去。可没有科学家做这方面的研究。
提问一:世界上的焚烧厂到底是在发展还是在减少?
提问二:二恶英到底影响不影响人类健康?
提问三:垃圾处理是依靠农村还是城市?我的理想是让厨余回归土地。现在整个是让农村人变成城市人。
徐海云: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鼓励分散处理。城市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因为聚集。但人类确实是向城市聚集的,那么,我们就得面对污染在城市里聚集的现实。
提问四:厨余垃圾做沼气,是骗钱的新技术吗?他们说的是餐馆的厨余?
提问五:安徽铜陵有个垃圾放在水泥窑里烧的新技术,这样的垃圾焚烧发电需要政府补贴吗?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毛达评论:台湾要建的垃圾焚烧厂,在公众压力下,减少了11个。另外,中国当前大力倡导焚烧,可能确实适合当前混排垃圾的现状,也适合政府猴急的心态。但我个人觉得,垃圾焚烧应当是个过渡技术,不是个终极技术。我们更应当把精力放在垃圾分类上。
提问六:分类当前的障碍在哪里?
自然之友谢新源评论:有人在那问,是不是有了捡垃圾的人,居民就不需要分类?其实在我看来,无论如何,居民都是需要做垃圾分类的。我做硕士论文时做过调查,有69%左右的居民垃圾是厨余。你把厨余与其他可回收物质混在一起,那么会让可用之物也无法用,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气和其他的问题。
提问七:到底什么是二恶英的主排放源?
提问八:徐老师,你和黄小山都去过日本,为什么RDF技术在我国做不起来呢?
黄小山:你可以马上看到,阿苏卫的焚烧厂,马上就会使用RDF技术。在原地烧,发电。当然,垃圾来源是面向全北京。另外,要注意,日本一吨垃圾处理费是4500元,北京才100元。中国千万不要和日本比。现在北京在西郊鲁家山建了个垃圾焚烧厂,离市区几十公里,这运费就太昂贵了。北京要是敢把垃圾焚烧厂建在东单和西单,那么在任何地方建,都不会再有人反对。
提问九:那你如何评价小武基和马家楼转运站?
提问十:垃圾收费到底有什么困难?
徐海云:垃圾计量比较难,它不像水那么容易。另外如何收费还是要考虑到均衡性,我个人建议政府应当负责三分之二左右,居民负担三分之一左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