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NGO漫谈之二:得为你的爱付出代价

(2011-03-09 13:25:50)
标签:

杂谈

要为你的爱付出代价

冯永锋

坐在自然大学的“公众环保课堂”里,偷得那么几分钟的闲暇时间,于是就跑到书架上去翻阅。很随机地拿起《胡适文集》第四册——架上也只有这本第四册——很随机地打开,就读到胡适在1928年左右写的《名教》一文。这篇文章说国人喜欢通过写字来获得意淫上的成功,因此,中国有一种宗教,叫“名教”。

《名教》倒真给了我启示,尤其想到当前混迹其中的社会环保(按道理应当叫民间环保事业,但最近民政部门喜欢用这个词来统治天下,姑且从良之)事业时,难免就势感慨一番。当社会环保组织们把标语张贴上去的时候,我们骨子里是在期盼两个奇迹:一是神仙的快速出现,铲恶除霸,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神仙救难作品的原因,因为大家不想自己去救难,哪怕是受难者自己。二是期盼其他看到的人能够奋起,这样就免去了自己的动手之劳,这也是诸多环保组织喜欢做公众教育、做倡导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上访者愿意把自己的苦难告诉其他人的原因之一。

http://s10/middle/6adcfa97t9e05fda95b69&690

(为了抵制加拿大政府把海豹皮卖到中国,把中国人当成“罪恶消费的终端市场”,动保人士用别针穿过皮肤,把动保的思想鲜明地表达了出来)

然而,这种指望他人的做法,多少都有些逃避责任之嫌,是在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人。以此我总是批评环保组织们喜欢做“小手拉大手”这样的公众教育,因为我发现这类型公众教育活动的最大邪恶之处,在于把责任推给了更加弱势者。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没有情感,无法从事。如果你进入这个行业,那么你就得为你的爱支付代价。如果你进入了这个行业还左推右脱地不肯支付代价,那么你很可能是在欺骗自己,顺便欺骗他人。欺骗他人倒不可怕,所有的骗局都会被人识破;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欺骗了自己,内心终究会很难过关。

拿当前的城市男女问题来说,大量的人嘴上说着喜欢某些人但却又无法与人一起生活下去,原因同样是不肯为自己的爱支付代价。这代价的第一部分,首先是改善自己;这代价的第二部分,是赞美发扬他人;这代价的第三部分,是欣赏他人的缺点;这代价的第四部分,是双方协同起来,共同往奔向美好生活剧场。

环保组织当然也是爱的事业。环保组织的从业人员得有爱能,环保组织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爱能增持器。因为,环保组织存在的理由,是为了能替社会创新和担当。而面对现实的环境苦难,要敢创新和担当,必须有爱作第一感应器和核心发力器。

在爱的基础上,要完成环保组织的担当,得有诸多办法。而办法提炼出来,不外乎“亲自去看,身先士卒,有勇有谋,无私无畏”。

具体地解释来说,“亲自去看”,是发现真相、穿透问题的唯一法宝,任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不是由环保组织的工作人员亲自去看而得来,那么其解决办法一定是虚假的,甚至问题也可能是虚假的。发现真问题,才可能设计出真的解决方案。而大家在假装讨论假问题时,那么,其存在的必要性已经被自我取消。

“身先士卒”,在于当你知道某些问题是问题的时候,你得率先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中。这时候,张贴标语、公众教育、签名信、倡导,都是破题的常规手段,不用不可能,但用了之后,其实等于是把自己逼迫上了持续行军和攻克堡垒的道路,并在攻克堡垒中培养将军、训练士兵。因此,我们面对的任何一个议题,都是运动战,都是“有开头而无结尾”,指望一举收拾旧山河,必定是痴心妄想,是盼望神仙姐姐梦里出现。因为每一个议题展开之后,一定会在社会上发酵,环保组织就得依据社会的反应,持续出动新的策略,把议题引向纵深。在无人捐款时,只能自己出钱;在无人赴现场时,只能自己赴现场;在无人组织讨论会时,只能自己想办法去找专家来组织;在无人敢上书时,只能自己去递交;在无人有能力谈判时,只能自己去增强谈判能力;在无人组织志愿者做行动时,只能自己去做行动;有无人承担失败和挫折时,只能自己去承担。持续的失败必然换来最终的胜利,而持续胜利才可能算是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

有勇有谋,就在于我们首先要率先担当,因为环保领域关注的问题一定是冷问题,而面对冷问题,要么你有技术上的恐惧,要么你有社会风险上的恐惧。有勇,是因为在中国,勇敢比谋略更为重要。每一个问题开始时,大家都有无数的恐惧的疑惑,而破解这些疑惑的唯一办法,就是先“勇”起来,直接奔赴现场,让核心区的信息温暖你自己,通过实战来去除浮云般的恐惧。很多人老说“你得有准备再行动”,可是,如果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是陌生的,那么“做准备”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身战场,在战斗中学习,才可能得到最好的经验,持续的战斗积累下来的经验才是真实有效的。如果我们面对的问题已经有了熟悉的经验,那么,欠缺的就是案例本身的信息,这也只能到现场去核查和发掘。如果持续不奔赴现场,你永远处在“没做好准备”的状态,工作了一辈子,仍旧觉得自己需要培训,需要准备,需要他人提携。有谋,其实是对社会能量的整合能力,很多事情,社会上是有无数的能量的,NGO不在于要替代社会出具全部的力量,而在于获取社会能量信任的基础上,引爆和激发社会的能量能够参与进来;再通过提升自身的能量,对这些能量进行导流和增持。导流,是让能量往我们想要走的方向走;增持,是让进来的能量能够收获自己的喜悦,能够放大为解决问题的良方。

无私无畏则很简单了。NGO本身就是做公益的,因此,无论机构还是个人,私心都不该太重,但大量的NGO仍旧破除不了“我执”之心,喜欢强调机构的品牌,喜欢强调机构的“历史和经验”,喜欢强调自己在项目里的贡献率。如果说这一切都好破解,能放下,那么大家最难破解的就是“我的想法的实现度”,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想法比别人高明,不肯放下自己的固执,一味要求别人顺从、呼应自己的想法,其结果,也是“自私”的表现。无畏,是因为作为公民,参与环境保护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有什么可畏惧的?大量的畏惧是我们虚构的,因为我们是在帮助世界走向透明和公正,而导致世界不透明和不公正的伤害行为,不是我们造成,我们以自己的所能,全力去参与改良,没有什么可害怕。(2011.3.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