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没有对黄怒波“不厚道”

(2010-09-19 19:28:56)
标签:

杂谈

我没有对黄怒波不厚道

——对《中国“最有钱环保组织”为情所困》一文的最新跟进

冯永锋

2010年9月1日,我写了《中国“最有钱环保组织”为情所困》一文,然后修改了一周的时间,才下定决心贴到我的博客上。

http://s9/middle/6adcfa97t909b13fef578&690

说来也巧,这篇文章上线的时间,正是李连杰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透露“壹基金”有可能夭折的时候。于是,看到我这篇文章之后,有人就很担心,说中国真心资助民间环保的基金会不多,壹基金倒下了,就更少了,这时候再去攻击阿拉善,有可能让尚未起步的中国民间环保基金会事业,遭受沉重的打击。他们说,即使我相信你的用心是好的,我也担心你由于用词偏颇,误伤同类。

李连杰确实是敢于创新的,他推进了“常态募捐”的试验。要想用中国人自己的钱来做民间公益事业,唯一的办法是开展常态零钱募捐。我们不能等出现了灾难再捐款,也不能等政府号召了再捐款,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本来捐给民间的款项全额打入政府的帐号。让民间的钱进入民间基金会,让民间基金会的钱为民间公益组织所用,让民间公益组织接受委托,把钱花在民间公益事业上,这是中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出路。

但李连杰确实又是失算的。他第一是对国家批准的那十多家国家级公募基金会期望太高,表面上的合作其实仍旧是寄人篱下。用基金会俗语来说,壹基金其实是个“专项基金”,任何人只要出个三五百万以上,都可以到国家级基金会帐号下去顶缸。这样做的后果一是要给国家级基金会交纳高比例的“管理费”,二是由于缺乏独立帐号,筹资可能容易,用资就极为困难。加上李连杰名声过大,导致旗下迅速出现大量的投机者,汹涌而至的潮水中,总有一大批是不怀好意之徒。当大笔资金困在帐上,亟需花费出去的时候,难免见人就用,乱军拥上,必然出现乱阵。

http://s6/middle/6adcfa97t909b183e4675&690

还是回到本文的初衷,我要在这里辩解一下,说明我确实没有对阿拉善的企业家不厚道,确实没有对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处不厚道,更没有对“诗人企业家”黄怒波不厚道。

我个人对阿拉善的企业家极为感激,他们出现的时候我就在欢呼中国环保自助时代的到来。因为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必然依靠中国本地资金的力量来表达其环保的能量,或者说,中国民间的剩余财富早该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助成其环保理想,促成其环保伟业。我个人对阿拉善的部分企业家更为感激,在我这几年与他们的来往中,他们给我的帮助非常多,对我的启发也非常大。恰恰是因为如此,我看不得他们在参与此事业五六年之后,仍旧没有明确竖立“向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学习”的态度,也很难用心去体察中国环境的苦难所在。我是私下把自己当成阿拉善的朋友的,而作为朋友,就有必要勇于去说出一些我觉得痛心的问题,进而刺激大家去思考。我可能说得不对,但我绝对没有任何个人的野心,更不存在借机发难之类。这时候,我不出面力谏,谁又肯出面力谏?

我个人对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处极为感激,我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工作人员都视为我人生难得的知己,我把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所有困难和快乐都当成个人的困难和快乐。正是在这里我更加明白一个机构透明、开放、坦诚的重要性,正是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更准确地理解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正是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民间环保正面临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恰恰是因为如此,我更加需要毫无遮拦地说出我个人对这个机构的担忧。一个机构的发展,出现人事变化,没什么关系;一个机构发展,出现暂时的观念冲突,也没关系;但一个机构必须明确主业的所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处当前的业务,无论是民主实验,还是给企业家做环保服务,无论是民间环保组织的资助,还是内蒙古阿拉善的荒漠化治理,都很有必要。但最必要的,显然是民间环保的资助,如果资助做得好,就像下围棋做好了眼,再大的长龙也能带得动;如果资助做得不好,就像围棋丢了眼,你的大龙越长,越被对方全盘通吃,越让观棋者忧惧。如果资助做得不好,而其他事业做得太多,那么社会就很容易对阿拉善起疑心生反感,以为不过是一群人玩环保游戏和民主游戏之处而已,与其他的企业家娱乐俱乐部没有什么不同。这该多么让人惋惜。这时候,我不出言商榷,谁来出言商榷?

我个人对黄怒波,或者说骆英先生,更没有什么反感。从学历上看,他应当是我的师兄,我们都曾经求学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从“爱好”上说,我们至今都在写诗,念念不忘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从诗歌发展上来说,我也知道他出巨资成立了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也资助一年一度的“北大诗歌节”,我相信这对诗歌是有益的。我也知道由于他钟情诗歌,单位的传真机里每天都收到全国各地诗人及诗人协会的求助信,这些信企求的款项加在一起,少说也有十来亿元——这无论对哪一个企业家,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都需要极费心力去甄别和交接。但恰恰是因为如此,我必须明确地说,黄怒波的诗歌写到现在,确实尚未写出一首称得上符合诗性的东西。骆英先生未来在诗歌上的造化如何,我不敢确定,但骆英先生作为勇于向诗歌挑战的人,与其掩饰这个真相,不如直面这个现实。可由于他是有钱人,可由于他是个热心人,他自费印刷精美的个人诗集,他出钱举办昂贵的个人诗歌朗诵会,他出钱引诱无德无良的诗评家给他写吹捧文章。但恰恰是在众人都为钱为势所惑,耻于告诉他真相的时候,我觉得,我有必要告诉他真相。我相信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只有益处,没有伤害,只有促进,没有阻挠。我表面上的“不厚道”,恰恰是最大的厚道。(2010.9.19)

http://s10/middle/6adcfa97t909b16704a9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