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图片杂谈 |
分类: 行摄笔记 |
又是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农历九月的晋城,已经寒风凛冽。而凌晨时分更是冻手冻耳朵。凌晨五点多的晋城大街上,行人稀少。到吴王山时,月亮一已到头顶偏西,吴王山森林公园大门朝向东方。要拍出月朗星稀下的公园大门,必须避开月亮,抹黑架好器材,冻得手已经不听使唤了,为了降噪,高感拍了八张。拍完后已是凌晨五点半。收拾完器材赶紧往吴王山的半山腰赶,这个机位我提前踩了点。我查了一款叫“日月计算历”的APP,日出时间是早晨六点四十五分。跑到预订地点,我大汗淋漓。架好器材,东方天边初现粉红色的曙光,颜色也渐渐加深,由橘黄色变成了浅红色,浅红色又渐渐加深,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真是五彩缤纷。朝霞的形状变化无穷,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东方巨龙在空中飞舞。而吴王山也披上金黄色的霞光,北边新建的宝山寺的琉璃瓦在朝阳中熠熠生辉,掩映在秋色中的老君庙红色的围墙与金黄色是邻近色系,非常协调。俯瞰晋城,旭日初升的一瞬,东方朝霞满天,气象万千,整个城市在朝阳中似乎焕然一新,鳞次栉比的高楼在灿烂的晨光中迎来美丽的一天。在这样大光比的情况下,高光曝光一张,暗部曝光一张,后期蒙版合成,做到二者兼顾。
前一篇:2018:因摄影而快乐
后一篇:【行摄笔记】钟楼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