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79264115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原创摄影】冬雨清晨行走海盐老弄堂
(2015-12-25 21:10:31)
标签:
江南行
海盐
弄堂
余华
摄影
林徽
因是我一直很羡慕的人。羡慕她的才华,气质,更羡慕她的故事。她说: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是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来到浙江嘉兴海盐,已是第二次。这里不仅有侬的合作伙伴,也因为这里有余华。我读过他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等小说,为寻找心中的故事发生地,探寻余华心中的故乡。我之所以要去他生活的地方看看,是想看看他的生活环境,那种小镇的民居,青石板路,以及他说的不再干净的河流;是想看看,虚构的小说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是想亲眼见证,文字之美与自然之美中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沟壑。
杨家弄在今广福桥对面,南北向,北通文昌东路,中有支弄通姜尺弄。杨家弄以杨姓命名,原来是条石路面,现在已是混凝土的路面,弄长200余米因为,宽3米左右,现有新楼和旧宅居民百余户。
杨家弄是由于汪氏家族、任小田、余华等名家的存在,才显出其浓郁的人文色彩。
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儿科博士学位的富文寿也出生于此弄。
来到杨家弄,最先吸引眼球的是弄堂口的朱氏梅花糕小店。作为海盐的传统美食,朱氏梅花糕外形酷似梅花状,色泽诱人,入口甜而不腻,喷香松软,令人回味无穷。
汪宅位于杨家弄84号,据资料记载,建于清代,距今180多年,为汪氏四代祖居,是以画“任鱼”出名的西泠印社社员任小田的故居。余华童年时就曾居住在汪宅。
余华后来在回忆录《我的灵感在海盐》中回忆到:“我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我母亲经常这样告诉我,说我小时候不吵也不闹,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她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儿园,到了晚上她来接我时,发现我还坐在早晨她离开时坐的位置上。我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我的那些小伙伴都在一旁玩耍。”由于父母很忙,上班后就将余华和哥哥锁在家中。兄弟俩惟有的乐趣便是“经常扑在窗口,看着外面的景色。”
这就是童年余华兄弟常常扑到窗户上看到的景色。
姜尺弄位于海盐县武原街道滨海东路上的老五星桥东北畔,一头在老海盐旅馆和老的五星桥百货店之间,另一头在杨家弄内成一曲尺状。
在海盐本地人看来,姜尺弄除了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以及弄内的那家县城最早印刷厂由辉煌变衰败之外,现在它的面貌基本还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所留下的。
斑驳的泥墙,古旧的青瓦,仿佛都在耳边低语着海盐城古老的岁月。
戚家弄,相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来海盐抗倭,其总督衙门就设在戚家弄,戚家弄因此得名。戚家弄很窄,弄里头藏着各式房子,既有粉墙黛瓦的民居院落,也有独门独户的农家屋舍,还有三四层的筒子楼。清晨,弄堂里的人都起得早,一早便要把马桶拎到门外头,等环卫工人搬去倾倒。
绮园本是明代废园,后冯氏在此建园,人称冯家花园。因为时间紧张,匆匆从绮园而过。
杨家弄的北端文昌路。雨后的冬晨行人稀少,冷冷清清。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户外运动】嵩山穿越
后一篇:
【户外运动】新年第一拍:八里沟溜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