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泉风景区的西北边,坐落着百泉宾馆。伫立在百泉宾馆前,思绪回到二十五前。
知道百泉宾馆,是因为每年的“黑色七月”的高考过后,百泉宾馆便是农家子弟鲤鱼跃农门的主战场,如果说高考之前我们这些寒门子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高考成绩揭晓后过来提档分数线,我们一生的命运便掌握在别人手里。
每年的八月份,全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的招生人员便齐聚于百泉宾馆,这里便岗哨林立,与世隔绝。无数农家子弟心悬于此,傍晚,无数农家小院在明月清风的寂静中等待,生怕一时的喧嚣惊扰了考生。每一个考生仿佛是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那时,“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一种准备是鲤鱼跃过龙门,从此成为“公家人”,进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另一种准备是蓄势待发,等待来年再跃农门,还有的人心如死水,从此告别高考,沿着父辈走过的路,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想《朝阳沟》里栓保一样“我决心在农村干它一百年”,我们这些青春少年“从此分两地,各自报平安”。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河南省的大中专院校录取工作就设在百泉宾馆。全国各地院校把优秀的河南考生收入自己的门下,从这里被录取走的莘莘学子现如今正值青壮年,成为各条战线的栋梁之才。可是当年百泉宾馆这个地方也深深刻在他们的灵魂里,成为青春记忆的一部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