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船厂》系列----《中国摄影家》杂志内页发表的部分作品
标签:
百年船厂福建船政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大众摄影人民画报 |
分类: 谈摄影 |
1、夜幕下
傍晚,两名工人还在作业,他们经常一干就到很晚。各班组的生产作业项目、种类及工程进展不同,一线的工人基本都是记件活,做工时间不等,有些班组为了赶时间,半夜三更还在作业中。若不是亲身触摸这些大船,我真的不会使先想到造一艘大船会是这么艰辛、这么复杂,需要这么多道程序、这么多技术和工艺。。。。。。
2、船政绘事院(1867)
船政绘事院建于1867年,是法国式两层砖木结构建筑。上层为绘事院,是当年船政设计船、机样式、绘制图纸的工作场所,也是培育造船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设计院建筑了。绘事院面积达600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1986年辟为厂史陈列馆,展示马尾造船厂14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
3、船政轮机车间(1867)
轮机车间在中国工业史上有着光辉的记录: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中国第一艘钢甲军舰的发动机都诞生在这里,这里生产出的发动机,武装了中国第一个新水师舰队,中国第一台自制的船用蒸汽机在这里诞生。厂房原为对称的两座,占地3000平方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为当年中国军事工业基地,马尾船厂多次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南侧的毁于日军的炮火,现在仅存这一座,占地1800平方米左右,仍保持着当时的风格。现在这个车间已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现今中国土地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生产车间。
4、船政法式钟楼(1926)
法式钟楼建于1926年,辛亥革命后,船政改称福州船政局,这是当时的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为号令全厂的作息而建立的,是按造法国的图式设计的,所以叫“法式钟楼”。钟楼高18.2米,呈方形五层结构,层层收分,为宝塔式。五层四方各镶一时钟面,时钟由造船厂仪表车间精制,直径一米;内安装钟表转动装置,按时敲点。上为八角楼顶,顶上安装南北指向标杆和风向标。当时,造船厂用钟声通知工人上、下班。楼内还装有汽笛,鸣笛声远达长乐营前。底部上刻有“总务处”三个字,底层边长3.94米,楼高3.4米,原来是作为办公场所用。1938年遭日机轰炸,机械钟被毁。
http://s10/bmiddle/6ad2bf00xb11177faeeb9&690
5、二号船坞 ( 1861
)
几名工人正在清理二号船坞地面的工业垃圾,为船体喷外漆做准备。再有几天,经马尾造船厂修复一新的台湾货船《稳胜》号将离开这拥有140多年历史、饱经沧桑的二号船坞驶向大海。
二号船坞原为1861年英商所建泥坞,1913年船政局购回并入厂。1936年大修,坞底打木桩固基,分层浇灌钢筋混凝土,建成2000吨级船坞,称二号船坞,不久战火纷起,坞毁泥淤。1964年重建,坞容有扩建。1997年大规模扩建竣工,拓展为1.5万吨级船坞。二号船坞多年来一直在用于修旧船,归属于马尾造船厂的修船部。
http://s1/bmiddle/6ad2bf00xb1117a912800&690
6、透过一台吊车驾驶室的玻璃观看生产现场
我透过一台吊车驾驶室的玻璃观看造船生产现场。施工现场到处摆放着各种船体分段,还有切割过的钢板、铁管、铁架、铁桩、锐器等等,几部大型吊车经常载着厚重的钢板、各种船体分段等钢材在空中晃来晃去。施工现场的打磨声、钢板的敲击声和各种气泵产生的噪音交织在一起,几乎听不到人们的大声喊叫、手机铃声、吊车行驶中的警笛声等。天上、地上到处都是危险物。
http://s2/bmiddle/6ad2bf00x781b595bb981&690
7、来自四川大竹的喷砂工陈师傅。
这些满身铁锈、浑身油污、不辞辛苦的一线造船工人让我感动。每次拍摄结束离厂返回的途中,这些造船工人的影子总是在我脑海中浮现……
http://s7/bmiddle/6ad2bf00xb11183ec8856&690
8、来自四川的打磨工王师傅。
王师傅说:“我干这行已有10年了,习惯了这种环境”。平时造船工地现场的工人并不多,因为大多数工人基本都“躲”在大大小小的船体分段或狭窄的船仓缝隙、管道中作业。
http://s9/bmiddle/6ad2bf00xb1118665d648&690
9、来自四川重庆的喷砂工张师傅。
我所接触的工人中几乎人人都拥有部手机。
http://s16/bmiddle/6ad2bf00xb111892d92cf&690
10、午
http://s2/bmiddle/6ad2bf00xb1119ac3d081&690
11、打磨船舱分段
几名打磨工人正在船舱分段内作业。造船一线的工人主要有喷砂工、打磨工、电焊工、油漆工、碳刨工、电工、装配工、起运工、管工、火工、木工、杂工等十几个工种。
http://s1/bmiddle/6ad2bf00xeeab0a02afb0&690
12、简易淋浴房
13、345米的舾装码头
14、来自四川的工友
15、来自云南大理的打磨工何师傅。
16、喷砂工
17、焊接船鼻艏分段
18、来自福建平潭的电焊工林师傅。
有些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脸上蒙条冷水浸过的毛巾,既可降温又可在电焊时保护自己的脸。
http://s3/bmiddle/6ad2bf00x781b6d179412&690
19、下水前夜
《百年船厂》系列我还在拍摄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