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比较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思考
(2022-03-30 07:06:41)
标签:
转载 |
比较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思考
临川寺中学
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考文言文考查形式之一就是课内外对比阅读。
比较阅读中,两篇阅读一般在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文章结构、语言特点、写作特色等方面有共通之处。学生阅读后要明确文中的“人”“事”“物”“理”,然后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对比其中的相同或不同点。
下面我就比较阅读的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如下:
(一)内容题材有可对比性的,是指两文所写的主要内容相似,或都是写人物的,或都是状物的,或是山水游记,亦或是讽谏劝说的,等等。如郦道元的《三峡》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两文都是描写山水景物的文章。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明白两文的异同点,《三峡》描写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小石潭记》则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及其周围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之感。《小石潭记》写景是为抒发自己的情感做铺垫的;《三峡》作者更多的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人物形象有可对比性的。人物传记类,以写人叙事为主。通常以比较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精神等作为重点。初中课文《伤仲永》中的方仲永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就可以比较着学习。方仲永,天资聪颖、神童级别,但由于后天的不够努力,父亲的急功近利,导致他泯然众人矣;而吕蒙起初目不识丁、才疏学浅,在孙权的劝告之下刻苦读书,积极进取,最终让人刮目相待。人物放在一起比较学习,不用老师多费口舌,学生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后天的努力很重要。为了扩大阅读量,还可以补充岳飞、诸葛亮、或一些“小人物”的片段资料,让给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三)主题思想有可对比性的。如《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就是较为典型的课文。两文作者笔下的社会民风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宁静,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体现了人们对美好、幸福、和平的追求与向往。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课堂中还可以探讨“两文中作者笔下的社会能够实现吗?”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在当时看来是不满现实向往美好的理想,但只是一种美好的空想;在现在来说对激励人们奋斗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比较,学生对两文的理解会更深入一些。为了举一反三,课完成补充材料中的《穴中人语》进行练习,这篇短文也是同一主题的。
(四)写作特色有可比性的。一般是指文章结构方式、表达方式、采用的写作手法等有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的。如都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或作者都是先叙事再抒情议论,要么都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托物言志的手法,等等。从文章的章法上让学生比较理解,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关于写作特色,这一考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积累,多整理,找有可比性的文章让学生加强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文学素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可行性强,应该引起我们语文人的重视,我们一线的老师应大胆去尝试,去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