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三不管(深度好文)

(2025-05-29 12:53:03)

王阳明:三不管(深度好文)

 陈老师圣贤文化
2025年05月29日 06:00 广东


万物皆刻盼,唯有三不管。


王阳明先生明确指出:“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


是是非非,不会事事都如己意;纷纷扰扰,不会处处都悦己心。


但是,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有的人,是活给别人看;有的人,是活给自己看。 


- 1 -

不管人非笑


金无足赤,人无完物,世间诸事,皆难尽善尽美。


在现实生活里,根本不存在“毫无瑕疵”的人或事。


一个人的容貌、体态、家世、才学、本领等各个方面,都可能成为他人议论的焦点,遭受非议。


从古到今,无人能摆脱这一规律。


宋朝有位叫侯蒙的人,曾作诗云:“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


侯蒙本就学识渊博,只可惜时运不佳,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多次受挫。


大家都误以为他徒有其表、毫无真才实学。


一些爱嚼舌根的小人,不仅言语上对他冷嘲热讽;还将他的样貌画在风筝上,四处展示,想让他当众出丑。


这事若搁在一般人身上,要么暴跳如雷、与人争辩,要么自惭形秽、一蹶不振,都是常见的反应。


但侯蒙却并未生气,反倒觉得这是个好兆头。


随即提笔写下“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既然你们把我画在风筝上,那我正好能借助风力,一飞冲天。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有铮铮傲骨,洒脱之人鲜少矫情造作。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也讲过:“天下之人见其若是,遂相与非笑而诋斥之。”


人生最大的困扰,不过一个“在意”。


被他人讥笑是常有的事,能做到“不被他人非笑左右”却很难得。


倘若我们能坦然面对他人的讥笑与嘲讽,那离从容自在的人生也就不远了。




- 2 -

不管人毁


并非人人都能践行“莫论人非,常省己身”。


更多时候,是诋毁、指责、讥讽之声喧嚣尘上。


许多人的一生,会不断遭遇流言蜚语的侵扰,面临诸多无端刁难。


那么,面对他人的毁谤,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呢?


王阳明曾言:“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倘若能在怒火中烧、情绪激昂之时,将满腔的愤怒悄然化解,这才是真正的勇士之举。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你只需秉持端正的品行,谣言自然会在智者面前止步。


遇事不争,是一种非凡的气度。


真正的王者,无需多言,以沉静之姿掌控全局,凡事不必急于在当下争个高低胜负。


遇谤不辩,是一种磊落的坦荡。清者自会清白,浊者终究污浊。


正义或许会姗姗来迟,但绝不会缺席。


遇人不怨,是一种坚定的自信。


悠然自得,从容不迫,不因委屈而四处诉苦、怨天尤人。




- 3 -

不管人荣辱


《醉中吟》写:“人间荣辱不常定,惟有南山依旧青。”


人这一生,荣辱沉浮、成败起伏,变幻无常。


难以强求,许多东西不过是转瞬即逝,却仍让人心驰神往,争得遍体鳞伤。


王阳明所推崇的一个道理,便是用头脑思考,而不被内心欲望左右。


大部分的痛苦,其实源于内心的执念与过度的欲望。


心胸豁达之人,面对荣辱得失都能泰然处之。


常常无心求福却意外得福,不刻意避祸反而无祸上身。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彻底绝望,二是过度自负。


对世界丧失信心,或是给生活赋予过多不切实际的期望,都是懦弱的表现。


要知道物极必反,保持心态的平衡至关重要。


大道本就简单,当你淡泊名利,心态积极且平和,只做最真实纯粹的自己时,便不会计较得失成败。


很多人很多事,在时光长河中不过如白驹过隙。


待你暮年回首,才会发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实在太多,皆如过眼云烟。


寒山曾问:“世间有人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嘲笑我、轻视我、贱踏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该如何应对?”


拾得回答:“只需忍让他、避开他、耐着性子对待他、尊敬他、不必理会他,过上几年,你再看他。”


这段对话精妙无比,历经千年,依旧广为流传。


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智慧,与王阳明先生所倡导的“三不管”理念不谋而合。


若能领悟一二,这一生也算没有虚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