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
《管子》有言“为善最乐,为恶最苦。”
善良,是一个人行于世间最大的美德。
但人性不可言,人心不可验。
世界的大染缸里,千奇百怪之人有,形形色色之人也有。
善良不能盲目,行善要有原则。
人这一生,当你真正活明白了,就不会再惯着任何人。
- 1 -
别惯坏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鬼谷子说:“心软之人,便是无福之人。”
很多时候,我们的心软,看似成全了他人,实则委屈了自己。
不惜一切代价去规避冲突,实则是对他人的过度放纵,更是对自己的无情伤害。
在央视知名法治节目《今日说法》的一期内容里,有这么一件事:
李某返乡后与朋友相聚吃饭,他平时酒量尚可,朋友们便一个劲儿地劝酒。
可那段时间,李某正因身体缘故在戒酒。
但怕扫了大家的兴,李某还是硬着头皮喝了不少。
结果回家后,他呕吐不止,在送往医院的路上甚至开始吐血。
最终,李某没能抢救过来。
医生判定其死亡原因是饮酒过量引发的身体机能衰竭。
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在酒局的热闹喧嚣与自己的心软善良之中。
与人相处,恰似穿鞋。
为一双不合脚的鞋委屈自己的脚,只会让自己寸步难行。
若选择丢掉自我去迎合他人,委屈自己来成全别人;那就等于给了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也会让自己在讨好与卑微中虚度一生。
让自己过得舒心,是我们的责任。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每一次退让,都是对欺压者的纵容与鼓励。”
一味委屈自己成全别人,是一种失衡的善良。
走得累了,就停下脚步看看自己,是否已疲惫至极。
做不到的事就果断拒绝,不爱听的话就当作没听见。
委屈求全未必能换来回报,优雅从容地成全自己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 2 -
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西晋时期的贾南风,堪称历史上恶名远扬的皇后之一。
她生性残暴、嫉妒成性且专权跋扈,更是“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
彼时,身为太子妃的贾南风,因嫉妒怀有太子司马衷骨肉的宫女。
竟狠下杀手,手段残忍至极。
晋武帝知晓后,本打算废黜这位储妃。
然而心软的杨皇后却站了出来,为贾南风求情。
这一念之差,铸成大错。
杨皇后的善良并未换来善报,反而让贾南风得以专权乱政,致使天下大乱。
她自己最终也被贾南风囚禁饿死,三族惨遭屠戮。
有时,我们自认为的善良,反而会成为滋养他人恶念的温床,最终如利刃回旋,伤人伤己。
三国时期,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后,只能仓皇逃命。
路过伯父吕伯奢家时,吕家念及与曹操父亲的旧情,热情地招待他。
善良的吕伯奢夫妇本打算杀掉家中牲畜来款待曹操。
可曹操半夜听到磨刀声,顿时疑心大起。
他以为吕伯奢一家要对自己不利,便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吕家上下残忍杀害。
我们常被教导:“为人应善良,吃亏亦是福。”
但人终究是利己的,也总会挑软柿子捏。
善良给予对的人,是智慧,是胸怀;善良给予错的人,便是软弱,是可欺。
善良并非摆在货架上待价而沽的商品,它无比珍贵、无价难求。
并非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将善良留给值得的人,才是对他人、对自己最大的善意。
- 3 -
做人,该拒绝时就拒绝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底线的仁慈,只会让他人为所欲为。”
有时候,轻易原谅他人的过错,并非美德彰显,而是对自己的残忍行径。
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人生这场大戏,主角永远是自己,无需将就,不必妥协;
该翻脸时就果断翻脸,能拒绝时就勇敢拒绝。
闻名遐迩的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书法造诣登峰造极。
民间传言得他一次点拨便能受益匪浅。
上世纪70年代,前来向他求学问道的人络绎不绝。
先生的居所整日里脚步声、敲门声此起彼伏。
启功先生不堪其扰,还自我调侃:“我倒真成了动物园里供人观赏的稀罕物喽!”
有一回,先生染上重感冒,病得连下床都困难。
为免有人打扰,他便在门楣上贴了一张写了字的白纸,上面写着:“熊猫抱恙,谢绝探访;若敲门窗,罚款一元。”
这般直白又诙谐的拒绝方式,让前来拜访的人看了都忍俊不禁,而后默默离去。
一位喜剧大师曾讲:“学会说‘不’,你的生活将会轻松美好许多。”
《孟子》里也说:“君子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你的迁就与退让,换来的往往是他人的得寸进尺、肆意妄为。
当底线被肆意践踏,当善良被人恶意利用,那就果断拒绝,勇敢翻脸。
学会清理那些扰乱心神之人,你便会发觉,世界自会呈现一片美好。
眼见他人的墙要倒,如果不能扶,那么不推也是一种善良。
见人境遇不佳,如果不想帮,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
不要用道德绑架自己,用委屈惯坏他人。
人活着,不吹灭别人的灯,发好自己的光,便是最大的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