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止盈(必读)

(2025-03-26 16:08:55)

止盈(必读)

 陈老师圣贤文化
 2025年03月26日 06:00 广东

不止投资需要“见好就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



这不仅是种明哲保身的策略,更是一种顶级的人生智慧。


- 1 -

工作中止盈,才能更加长久


老子《道德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学会知足方能免辱,明了适度可保安危,此乃持久之道。


在职场生涯中,稳健前行与适时止步同样重要。


正如热播剧《小巷人家》所描绘的林武峰。


一位本应在国企中步步高升的高级工程师,因贪念外快,私接项目。


最终不仅错失晋升机会,还落得被处分、罚款、离职的下场,甚至累及家人,名誉扫地,远走他乡。


古人云:“勿让私欲蒙心。”


人皆有欲,适度者催人向上,过度则反噬其身,致人失去所有。


提及春秋时的故事,越王勾践的两位重臣范蠡与文种,一文一武,共助勾践复国。


勾践归国后,范蠡深谙“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古训,力劝文种一同隐退,却遭拒绝。


范蠡遂携西施归隐西湖,余生逍遥自在。


而文种,因未能及时抽身,最终命丧黄泉。


老子亦云:“持满易倾,不如适时而止。”


职场中,“知进”固然重要,“知止”更显智慧。


如月之盈亏,水之满溢,唯有懂得适时收手,才能在职业道路上步步为营,收获圆满人生。


 


- 2 -

感情里止盈,彼此更加亲密


叔本华曾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被刺伤;彼此离得太远,又会感觉寒冷。


一位新婚的女士向友人倾诉,她的丈夫对她的生活细节过分关注。


即便是与闺蜜的逛街之行,也需详细报备。


她自觉如同笼中金丝雀,自由受限,倍感压抑。


对此,有博主评论道:“婚姻绝非囚禁之地,爱情亦非控制的产物。”


过分侵入对方的私人领域,只会令双方关系渐行渐远。


在情感世界里学会“适度止步”,为对方保留一个舒适的相处空间,方能使爱情之树茁壮成长。


纪录片《四个春天》中,导演的双亲便是“适度止步”的典范。


多数日子里,他们形影不离,母亲烹饪时父亲辅助,父亲散步时母亲陪伴,共赏音乐、共舞人生,乐趣无穷。


然而,在各自专注于事务时,他们总能默契地互不干扰。


父亲沉浸在DV机的研究中,母亲则在室外照料花草;


母亲于房间内细心裁剪,父亲则在隔壁房间悠然哼唱。


曾以为,最好的爱情便是如胶似漆,而后方知,保持适度的距离,才是情感关系的最佳状态。


古语云:“至亲亦需三分礼。”


许多情感冲突,往往源于以爱之名过度介入对方生活,模糊了界限。


在爱情中,“见好就收”是一种睿智,也是对双方关系的尊重。


给予彼此足够的空间,方能让这份情更加坚韧持久。


 


- 3 -

人生懂得止盈,才能更好地再出发


古代有一种设计独特的盛水陶罐,叫“欹器”。


这种陶罐,最开始的时候是倾斜状态,倒入些水后会慢慢竖起来,呈直立状态。


如同向陶罐中注水,水量适中时陶罐稳固,水一旦过量,陶罐便会摇晃乃至倾倒,水尽失。


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们常在庙堂置放这种欹器,以此提醒自己:适中则稳,过满则覆。


无论过少或过多,都会导致失衡,唯有保持适度,方能维持端正。


生活中的诸多事务亦是如此,懂得适可而止,方能避开祸端,确保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曾有一则故事触动人心:


一位登山者,立志挑战珠穆朗玛峰。当他攀至6400米的高度,距离顶峰已近在咫尺。


却深感体力已达极限,于是毅然决定停下脚步,不再继续攀登。


事后,朋友为他未能登顶而感到惋惜,他却淡然回应:“我已深知,6400米是我能力所及的最高点,我毫无遗憾。”


这简单的回答,却引人深思。


勇往直前,挑战极限,固然彰显勇气;但清楚自己的极限,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


因为深知自己的能力边界,所以即便停下脚步,也无怨无悔。


曾仕强先生曾言,人生路上,唯有懂得适时停歇,方能走得更远。


在人生的旅途中,“见好就收”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深邃的人生智慧。


相较于盲目努力,懂得在恰当的时机“止盈”,或许更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助力。


杭州灵隐寺有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说的正是“止盈”的道理。


再好吃的美食,7分饱便足矣,吃多了肠胃会不适;


再赚钱的工作,也要停下休息,干长了身体吃不消;


再炽热的感情,也别不分你我,得需要距离的调剂。


人生难得是知止,学会“见好就收”,才能让余下的人生越走越宽。


与之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