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天清净
天天清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758
  • 关注人气:7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身体不好,千万别到处跟人说(切记)

(2025-03-19 17:40:48)

身体不好,千万别到处跟人说(切记)

 陈老师圣贤文化
 2025年03月19日 06:00 广东


《菜根谭》讲:“口乃心之门。”


嘴是一个人的风水,出口的话往往会成为你的命运。


而人生百年,谁能无病,酸甜苦辣在所难免,病痛亦是其中一程。


不断告诉自己身体不好,只会越来越差。


一个人要想重振精神,唯有守住嘴巴,积蓄能量,养好磁场,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 1 -

张口闭口就是“病”,只会惹人烦


人生旅途,难免遭遇小疾微恙,这本是平凡人生的常态。


然而,有些人却习惯将细微的不适夸大至极致,将日常的疲惫渲染成无法承受之重,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


过度渲染健康问题,不仅会让自己的笑容褪色,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到压抑与疲惫。


古时候,有个体弱多病的书生,稍有风吹草动便病倒。


他时常向村民们倾诉自己的病痛,从头痛到脚痛,仿佛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起初,村民们还满怀同情,纷纷送来药物与食物,给予他安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生的病情并未好转,他的抱怨却愈发频繁,唉声叹气之声不绝于耳,让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渐渐地,村民们开始感到厌烦,甚至对他避之唯恐不及,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忙,谁愿意整天沉浸在别人的抱怨之中?


终于有一天,当书生再次拖着病体敲响邻居的门时,迎接他的却是一句冷冰冰的拒绝:“你的病,自己想办法解决吧,别再打扰我们了。”


那一刻,书生愣住了,心中百感交集。


他终于意识到,无尽的诉苦不仅无法治愈疾病,还会让人心生厌恶。


从那以后,他学会了自我照顾,不再将病痛挂在嘴边。


人生在世,悲欢难共,愿意伸出援手的人总是少数,而冷漠旁观者却比比皆是。


每个人都渴望阳光与欢笑,没有人愿意成为情绪的收容所。


面对身体的痛苦,偶尔向亲近之人倾诉并非不可。


但若反复提及,只会让自己陷入愁绪,也让他人感到厌烦。


明智的人懂得自我疗愈,不给身边的人增添负担。


因此,做人切勿成为那个喋喋不休的“祥林嫂”。


与其沉溺于抱怨之中,不如学会以笑面对生活,让心灵洒满阳光,病痛自然会悄然远去。


 


- 2 -

比身病更可怕,是心病


《黄帝内经》");">中言:“百病始于心。”


一位面容忧郁之人,深陷于自我构筑的困境之中,口中反复低吟着“病”字,心灵也随之染上了疾病的色彩。


诚然,身体的创伤尚有药物可治,但若心灵疲惫不堪,身体便如同失去了滋养的土壤,失去了勃勃生机。


心中若存有难以释怀的“症结”,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疾,也可能逐渐演变成沉重的负担。


在明朝万历年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奇故事。


李时珍自深山采药归来,却在家门口偶遇一名痛苦不堪的男子。


他躺在地上,呻吟声不绝于耳,身旁的妻子更是哭得梨花带雨。


原来,这名男子数年前不慎误食了一只壁虎,从此身体日渐衰弱,遍访名医却未能找到解救之法。


在绝望之际,他们听闻了李时珍的名声,便慕名而来。


李时珍闻言,让徒弟将病人扶进屋中,自己则着手准备了一碗特殊的药汁。


他端着药汁走到男子面前,轻声说道:“喝下这碗药,你腹中的壁虎便会离去。”


男子满怀期待地饮下药汁,不久便开始呕吐。


此时,李时珍的徒弟趁机将一只干壁虎");">放入痰盂中,待男子呕吐完毕,一眼望去,痰盂中果然有只壁虎!


他顿时感到全身轻松,仿佛疾病也随之消散。


其实,在那个时代,百姓对壁虎极为畏惧,一旦误食,便觉得生命危在旦夕,心病便由此而生。


李时珍深知这男子的病因在于心灵,于是用这巧妙的方法,既治愈了他的身体,又安抚了他的心灵。


我深以为然:“身体的状况,是心灵的映射,而坏情绪则是这一切的根源。”


一个人若身体欠佳,往往是因为情绪不佳,能量低下。


每日心绪烦乱,即便饮食再佳,药物不断,心中的焦虑与抑郁仍难以消散,身体也难以康复。


长此以往,元气逐渐消散,病痛便如影随形。


正如一块贫瘠的土地,即便营养充足,但若缺乏阳光的照耀,种子又怎能生根发芽?


唯有让阳光洒满心灵,驱散阴霾,身体的能量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


常言道:“身体上的疾病容易治愈,心灵上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要想治愈身体的疾病,必须先修养心性。


心若熄灭,则疾病丛生;心若光明,则疾病消散。


在人生的下半场,保持一颗愉悦的心境,即便遭遇小病小痛,也能迅速恢复如初。


 


- 3 -

最好的良药是心态,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周国平曾说:“人的身体是受心灵支配的,心态好是最好的养生。”


一切健康与安宁,皆源自内心的平和。


在人生的旅途中,那些总是忧虑重重的人往往难以展露笑颜。


而那些心怀豁达之人,则往往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


当岁月逐渐流逝,我们渐渐明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是世间最珍贵的良药。


国学泰斗南怀瑾先生,即便到了90多岁的高龄,依然讲学不辍、笔耕不辍,忙碌之中却丝毫不见疲惫之态。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儿时竟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


从6岁至12岁,伤寒、天花、麻疹等疾病接踵而至,药物几乎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但正是这份不屈不挠的精神,驱使着他习武强身,一步步战胜疾病。


南怀瑾先生将儿时的病痛视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健康和保养,最终享年95岁高龄。


他曾说过:“经常生病和遭遇挫折的人,最终会收获更多的福气。”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或因疾病而领悟人生真谛,或因不幸而奋发图强。


那些小病小灾,不过是人生路途中的一次考验。


一旦我们勇敢地通过了这场“试炼”,便能迎来“因祸得福”的美好。


而面对苦痛难关,我们最可靠的依靠,始终是自己。


要知道,身体上的疾病,我们可以求医问药,但心灵上的创伤,却需要我们自己去慢慢调养。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真正能够拯救我们的,唯有我们自己。


在闲暇之余,不妨听听音乐、读读书,让身体与心灵相互交融,心静则气平,气平则疾病自消。


人生百味,处处皆是修行。


身体的起起伏伏,只是生命的一小段波折。


熬不过的时候,千万别讳疾忌医,凡事往好处想,按时调养,身体自然会好。


身心两安,与病痛和解,不正是最好的疗愈方法。


当你笑一笑后,苦难便少了几分;再笑一笑,方能看见新生的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