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静为安,事静为顺,心静为胜

(2025-02-13 14:23:36)

人静为安,事静为顺,心静为胜

儒风大家 陈老师圣贤文化
 2025年02月13日 06:00 广东
作者:莞尔一笑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两只羊,放在两种环境当中。


一只散养在草原上,每天可以自由行动。


另一只拴在木桩旁,又在它旁边拴了一只狼,但是狼咬不到这只羊。


一段时间后,散养的那只羊很健壮,拴养的那只羊却死了。


它不是被狼吃掉的,而是每天面对狼,担惊受怕而死。


生活中,许多人就像那只被拴住的羊,时时恐慌,处处焦虑。


本来稀松平常的事,猜疑多了,便惶惶不安。


老子说:“归根曰静。”


人生在世,守住一个“静”字,方能回归生命的本然。




- 1 -

人静为安


有个间谍被捕,在牢房中装聋作哑,跟逮捕他的人周旋。


最后,审讯的人说:“好了,你可以走了。”


这个间谍仍然平静如水,好像完全没有听懂这句话,最终救了自己的命。


在生命的长河里,难免会有激流险滩。


不慌张,不畏缩,方能柳暗花明。


诸葛亮以空城计胜司马懿,这是“静”下来的智慧。


苏轼屡次被贬,而看淡风雨人生,这是“静”下来的从容。


一静,可以制百动。静下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人能平心静气,便会有一种力量,帮助我们走好脚下每一步。


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


《道德经》曰:致虚极,守静笃。


人生无常,能静下来,沉着应对,才能踏平坎坷,摆脱艰难。


 


- 2 -

事静为顺


翁同龢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能干成事的人,并不是没有挫折,而是他们遇事不慌张。


活得通透的人,不是没有低谷,而是跌倒了又悄悄的爬起来。


曾国藩每当焦虑时,便会静坐。即使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他也先自己静下来,再做决策。 


他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曾国藩年轻时轻浮张狂,惹恼了很多朝廷官员,弄得自己寸步难行。


之后,他回家反省,以写日记的方式打磨自己。


当他再度出山,十年之间,连升十级。


不管官职高低,他始终坚持“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升至二品大员后,按照清朝制度,要从蓝色轿子换成绿色的八抬大轿。


曾国藩却仍然乘坐之前的蓝色轿子,轿子前既没有引路官,也没有扶轿子的人。 


反观曾国藩的一生,正是不断祛除浮躁,稳中求进,从而成就了他一代大儒的传颂。


古人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层次越高的人,越能安于朴素,不为浮华所囚,踏踏实实走得远。


 


- 3 -

心静为胜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国王召集全国优秀的画家,看谁能画出一幅最宁静的画。  


最后,从入围画作中挑出两幅,进行评比,悬以重赏。 


第一幅,画的是平静的湖,湖面如镜,倒映群山,点缀着如絮白云。


第二幅,画的是崎岖的山,天空下着大雨,山脚下翻腾着瀑布。


靠近些看,瀑布后面有个细小的树丛,上有一个鸟巢,雌鸟安坐巢中。 


国王看罢,选择了后者。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这个世界纷纷扰扰,泥沙俱下,但是,只要自己内心平静,外界便鸦雀无声。


修身先静心,心有多静,路就有多宽。 


同意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弘扬传统文化!


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国学爱好者聚集地,超优质国学内容原创号。有温度,有价值,有趣味,儒风大家,伴你读懂中国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