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个细节,看透一个人

(2024-06-13 14:39:30)

5个细节,看透一个人

请点这里 陈老师圣贤文化 2024-06-13 06:00 广东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细节见人品,小事见人心。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最真实的面貌。




- 1 -

生气时的态度


一个人的情绪里,藏着他真实的样子,包括人品、气度和教养。


毕竟,一个人在生气时,往往做不到伪装。


一些不妥的情绪、想法,甚至行为,也会随着脾气,一股脑地发泄出去。


所以,要想看清一个人,不妨看看他面对生气时的态度。


你在生气时,所表现出来的刻薄、自私、算计,或许并不是因为情绪战胜了理智,有可能就是一个人的真实内心。


而真正的人品,经得起愤怒的考验。


他们,不是不生气,而是即使生气,也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管得住自己的脾气。


这样的人,也是值得我们尊重和深交的人。




- 2 -

面对利益,见人性


利益是一个人的试金石,只有在利益面前,人才会显出本性。这个时候,通常是识人的最佳时刻。


《论语》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其意思是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看清一个人,就要看他面对利益时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见利忘义的故事。正如曾国藩所言: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意思是说,和那些过分贪图利益的人共事,那到头来一定会连累到我们自己。


就是因为利益像一面照妖镜,让每个人在它面前,一定会原形毕露。


《有关人性的这一切》的书中曾写道:只有利益与人性的东西才是分算得清清楚楚的。


利益面前,有可能,亲人成为仇人,朋友变成陌路,一个钱字,最能看清人心,看透人性,也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行。




- 3 -

说话有分寸


曾国藩说:


“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说话跟办事一样,都要落到实处。


夸夸其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一个人的能力如何,靠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嘴皮。


有几分能耐,就说几分话,不必吹嘘。


这样的人,最靠谱。




- 4 -

吃饭时,看素养


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和他一起吃顿饭,便能看清他的品格,看清他是不是可靠,看清他的修为。


从吃饭,便能看清一个人是否有素养。


有素养的人,在吃饭时,说话总是温声细语,在公共场合,顾及他人的感受。


而没有素养的人,对菜品稍有不满,便会对服务员劈头盖脸地谩骂,亦或者大声嘟囔着,要找经理,讨要个说法。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不易。


真正有素养的人,在用餐时,也会体会到服务员的辛苦与不易。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而没有素养的人,更注重自己眼前的利益,遇事总喜欢发脾气和大声埋怨。


吃饭,是最具有烟火气的一件事情。人在吃饱之后,都会有比较好的心情。


有素养的人,与人提意见时,会把话留在后面说,因为这样会更合适。


同时,也懂得说话的分寸,不会让人反感。




- 5 -

得理时也能让人


《菜根谭》中讲过:“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得理之人,不咄咄逼人,懂得顾忌他人感受,懂得理让三分,会更让人敬佩。


所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中国有句老话:“让人三分不亏,容人三分无损。”


不抓他人的错误不放,是一种与人相处的高级智慧。


《朱子家训》中说道:“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给他人留余地,也给自己留宽路;得意时不忘形,也是给自己塑人品。


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不仅是一种厚道,也为将来积攒福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