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后,有些话万万不能说,也许会很灵!不信你看!
(2024-04-04 15:12:13)清明节前后,有些话万万不能说,也许会很灵!不信你看!
净心法语 2024-04-04
05:30 广东
在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一语成谶”。
意指不经意间说出的话往往会成真,且往往是坏事更灵验。
因此,佛家修行强调慎言善行,避免口出恶语。
尤其在清明节这个缅怀先人的时刻,更要管好自己的嘴,避免说出不吉利的言辞。
清明节前后,这些话万万不能说,以免成为日后不幸的预言。
01
乱说话,容易出事
佛家有个词,叫念力,它揭示了人的每一个念头都能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轨迹。
语言也是如此。
嘴巴,是福祸的关口,它既能传递温暖与善意,也能成为灾祸的源头。
在几年前的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一个年轻男子与他的女朋友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在愤怒之下,男子冲动地喊道:“你如果不满意,就结束这一切吧!”
原本这只是他情绪失控时的气话,
但不幸的是,女友却将这句话当了真。几天后,她选择了自杀,留下了男子和周围人无尽的悲痛与惋惜。
老话说的好:“话到嘴边留半句,事到临头让三分。”
人的语言都是有能量的,生与死,好与坏,都在舌头的权利下。
逞了口舌之快,自会遭口舌之殃。
骂老公穷,老公就真的越来越窝囊;
骂老婆烦,老婆就真的越来越啰嗦;
骂孩子笨,孩子就真的越来越没出息......
更要命的是,你的种种不幸,很多时候都是自己说来的!这就是,祸乱都因口舌起,福报都因言语消。
言语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既能传递温暖与善意,也能成为灾祸的源头。
02
倒霉的话,会很灵验
心理学上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现象,被称为墨菲定律,它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真理:那些我们越是担忧、害怕的事情,往往越有可能成为现实。
人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磁场,你散发出什么能量,就会感召来什么样的运气;你说什么样的话,就会吸引来什么样的后果。
常说消极不吉之语,不幸或许真的接踵而至。
一个家庭因为连续遭遇了几次不幸,母亲开始变得悲观和沮丧。
她常常在家人面前抱怨命运的不公,
说一些诸如“我们注定不会有好日子过”的消极话语。
这种消极的言辞不仅影响了家庭成员的情绪,还似乎真的引来了更多的不幸。
家庭关系变得紧张,生活也愈发困难。
佛家说:“言语之门,乃苦难与祸患之起源。”
在佛家的眼中,一个人若心存恶念、口出恶语,往往会引来祸患;
相反,若心怀善意、言辞和善,则会得到诸佛菩萨的庇佑与成全。
每当我们流露出消极沮丧的言辞时,不幸与困境便可能接踵而至;
而当我们表达祝福与善意时,好运与喜悦便可能不期而至。
言语,实则是我们内在能量场的映射。
心存敬畏,言语谨慎,方能吸引世间一切美好之事。
想要身体康健、子女幸福,便应常怀善念、口吐善言,如此方能招来福缘,实现心中所愿。
03
太满的话,祸事临门
古语云:“满招损,谦受益。”
在清明节期间,我们还要避免说些太满的话。
因为过于自信、过于骄傲的话,往往会让我们失去警惕,从而引发祸事。
老百姓都说,人的嘴里有毒。
话说太满,只会招来祸端。
杨修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谋士,聪明过人,但常常因言辞过于直接而得罪人。
他多次擅自揣摩曹操的意图,
并在公开场合揭示曹操的心意,让曹操感到不悦。
最终,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处死了杨修。
杨修的死,可以说是他过于自信、言辞无忌的结果。
人们常说:“事不可做尽,话不可说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
当你开始说“绝对”的时候,就已经错了。
斟茶七分满,留下三分给人情;言谈七分真,留下三分给自己。
懂得在言语中适可而止,既是为他人考虑,也是为自己保留一份余地。
说话这个能力,人人都有;但能将说话转为艺术,却是门学问。
良言如春风,恶语似利刃。
你的一思一言,皆是你命运的体现。
不该说的话不乱说,要说的话耐心说。
曾国藩有言:“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曾国藩作为晚清名臣,曾在十年之内,连跳十级。
而这样的奇迹,正归功于他总结出的人生六不说;
不说直话:直言不讳可能会伤害他人的感情或面子,因此,即使要表达批评或建议,也要尽量委婉、顾及他人的感受。
不说闲话:背后议论他人是非,容易引起矛盾和纷争,甚至可能引祸上身。
不说怨话: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传播负能量,影响自己的心情和他人的情绪。
不说狂话:狂妄自大的人往往眼界狭隘,不知天高地厚。人可以有傲骨,但不可以有傲气。真正的强者是那些能够保持谦逊和低调的人。
不说胡话:说话要有理有据,不能胡言乱语。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旦失言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不说恶话: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恶意的话可能给他人带来长久的伤害。
而今正值清明,这段时间里,有价值的话多说,不吉利的话就不说。
只有管好我们的嘴,才能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