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道明:人生走到最后,最亲的不是子女和老伴,而是这一个人

(2024-01-04 16:54:40)

陈道明:人生走到最后,最亲的不是子女和老伴,而是这一个人

陈老师圣贤文化 2024-01-04 06:00 发表于广东

以下文章来源于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作者云谷师

作者:云谷师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ID: RXYSGXPT)


一次,陈道明被人采访问:“对您个人而言,除了演戏,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陈道明最后的回答是:“你自己的需要,就是最重要。”


诚然如此。人的幸福,只能向内生长,而非向外求索。


正如一位作家所言:


“人这一生,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便得圆满了。” 


生命,就是一场不断前行的旅行,在这场没有返程的旅行中,看透了聚散离合,阅尽了世事沧桑,也终明白:


生命走到最后,能陪伴在身边给予依靠的亲人,既不是子女,也不是老伴,只是自己。




- 1 -

低耗心态:

做自己的医生,学会哄自己开心


有人说:


“年轻的时候,从不觉得有什么‘高山’,到了中年,便发现,生活就是那最难翻越的。”


人生在世,我们每个人都遭遇着刮来的风,拍来的浪。


尤其人到中年,脚下是泥泞,肩上是责任,在这生命所带来的压力中,每个人都包含着自己的心酸与苦涩。


与其受困于囹圄,不如换个心态,与生活,也与自己握手言和。


与其受困于囹圄,在忧虑与焦躁中折磨自己,不如换个心态,与生活,也与自己握手言和。


有时候,事虽还是那个事,但你的心态变了,眼前便会出现不一样的风景。


风风雨雨,是苦是乐,全看自己。


就像以前一位香客向禅师请教:“和尚修禅,有什么诀窍?”


禅师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这人不解:“所有人不都这样吗?”


禅师说:“一般人吃时万般挑剔,睡也千般计较。”


吃饭睡觉确实十分平常,可如何让自己吃得舒心,睡得踏实却十分艰难。


每个食之无味的饭后,辗转反侧的夜晚,都藏着太多生活的不容易。


把饭吃好,把觉睡稳,有时便是人生中难得的修行。


一个不能让自己快乐的人,注定无法让自己幸福一生。


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懂得哄自己开心,便是对自己最好的致敬。


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哪怕最后面对解不开的结,得不到人,做不到事,也依旧可以继续热气腾腾地活下去。




- 2 -

置顶本事:

别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自己有伞


有位平日无所事事的书生为了求取功名,跋山涉水到了一座寺庙中参拜菩萨。


回身之时,发现身后也有一人参拜,定睛一看,却发现其模样与供台上的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十分震惊,等其起身后便轻声问道:“您是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愈加迷惑,又问:“那您怎么参拜自己?”


菩萨答:“善哉,求人不如求己。”


就像有人说:“再光鲜亮丽的副驾驶,都不如被自己握紧的方向盘。”


寄希望于人,就意味着留有失望给自己。


人这一生困途无数,每当自己有心无力之时,总想躲进现有的避风湾。


可当风雨真正来临时,才会明白,躲在他人的伞下,最终也只会两人一起淋湿。


虽说老来之际,能依偎在家人身边是一件乐事。


但最终,儿女要成家,伴侣会离去。


每个人终归要有自己的伞,安全感,永远也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


就如同儿时一人呱呱坠地,我们终要回归一个人的生活,也要独自地走完自己最后的人生。


故而《易经》上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只有尽人事者,才能得到上天的帮助。


不自救者,天也难佑。


自己赚有钱,才能不看尽他人脸色,自己走的路,才能明白坑在哪里。


不把痛苦写在脸上,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永远都不会措手不及。



- 3 -

富养灵魂:

后半生,做自己的摆渡人


迈入人的后半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


这漫漫路途中,我们领略遍了人生的滋味,也渐渐明悟过来:


那被繁华所困的灵魂,才是自己生活麻木的真相。


人这一生,只有拥有生趣,才能拥有生机。


作家汪曾祺40岁时,被下放接受劳动改造。


每天除了要干一些基本的体力劳动之外,还经常被派往别处淘粪,清洗公厕。


面对这样劳累且脏乱的生活,许多同行的知识分子都不堪忍受。


但汪曾祺却不改其乐,总能再工作的闲暇之余从随身携带的杜甫诗集中寻找到生活的慰藉。


他说:“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有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我们时常会发现,灵魂丰富的人总能咽下所有苦难,即便是狗一样的生活上也能将它过得如神仙一般。


人活着就是如此,内心能经受得起多大的困苦,就能品得了多醇厚历久的回甘。


人活着,灵魂有趣,才能从容的面对生活一切的苦难与岁月的流逝。


陈道明在自己的文章《做点儿无用之事》说:


“我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喜欢到钟爱。中年后,我迷上了画画。现在最喜欢抄写《道德经》之类的古籍。

我也会做点手工。糖人、面人、木工、裁缝,这几项手工活我都还算拿手。”


老骥伏枥,退休续谱夕阳曲;苍松傲雪,余生再唱春牛歌。


人活着,便要有所乐,有所为,有所事事,只有保持住了充足的生命力,才能真正领略到生命中最温柔的一角。


人生虽至下半场,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正如余秋雨所言: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选择。”


人到暮年,依然可以读书、听曲、旅游,甚至重操起被生活挤压的不得不丢开的热爱。


无需畏惧年少蹉跎,也无需忧虑迟暮之年。


正像花儿谢了不必唏嘘,因为它还结有硕大的果实。


生命的妙趣,也正在于看遍人生,认识自己后,能有心力去做自己能做,想做的事。


人老了,就要学会调整生活的重心。


修炼一个好的心态,养一个可以依靠的本事以及喜好的事物,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外事所扰,自会活得开心。


作者:云谷师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ID:RXYSGXPT),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善成德,改变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