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干净不干净,看3处地方,就清楚了
(2023-12-26 21:30:43)一个人干净不干净,看3处地方,就清楚了
孟德斯鸠曾说:“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所有人共同的希望,也是刻在骨子里的天性。
生活之中,没有人会喜欢和邋遢污秽之人往来,不仅会影响心情,还会感觉有些自降身价。
当然,外表的污浊并不能代表人品的好坏,但内心的龌龊一定可以证明为人的下作和卑鄙。
那些真正“干净”的人,总是有着天然吸引他人的魅力,也能让身边的人受益良多。
若你也想与这样的人靠近,可以从这3处地方来判断,一定不会错。
- 1 -
心地,是否善良
莎士比亚曾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善良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可贵品质,从每个人出生之起,它便藏于人的心底,时不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小孩子之所以天真无邪,正是因为善良的驱使,让他们对身边的人亲近且充满了善意。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善良也会被经历、教育或是他人所影响,变得不再单纯,甚至转向成为对立面的恶意。
一个人能至始至终保持着善良,可谓是难能可贵的坚守,这种暖意也会为自己带来好运。
秦朝末年,出身平民的韩信早年家穷人贫,不得不去寄人篱下,时常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某次他去城边钓鱼时,遇到了几个来河边洗衣服的妇人,其中一位老妇人看他可怜,便将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
一连好多天,心地善良的老妇人都心甘情愿给韩信饭吃,这让韩信十分感动,并许诺以后一定报答这份恩情。
后来,韩信果然封侯拜相,荣归故里,并找到了曾经救助自己的老妇人,赐予了对方千金。
善良,岁不能直接转化成短期的利益,但却能给自己带来长久的福报。
正是因为善良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才多了一份真诚与可靠,让人间充满了爱。
一个善良的人,无论身居何处,到了何时,都是值得信赖的干净之人,时时播撒着温暖。
- 2 -
说话,是否有修养
开口说话人人都会,但从一个人的言语之中,便能分辨出其水平如何,以及素质高低。
满嘴污言秽语的人,总是喜欢恶语伤人,说话没有分寸距离,其德行品性自然也不堪入目。
而那些德高望重的有识之士,则恰恰相反,他们往往说话得体,儒雅随和,十分有修养。
两者究其根本,不仅仅是谈吐与沟通的巨大差距,更是为人处世的情商与智慧的天壤之别。
正如琼森所言:“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越是心底清明干净的人,说话越懂得审时度势,不会任由自己的喜好去信口开河,乱说胡话。
一言一语都会经过深思熟虑,然后才与人言说,从来不会以偏概全,不了解原委便妄加猜测。
在冷静思考的前提下,同样可以聆听别人的言辞,而不是单方面的自我输出,有来有往,有商有量。
曾经有人采访汪涵时,向他提问:“你和何炅,谁才是湖南卫视的主持人一哥?”
这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并没有难倒汪涵,他笑着回答说:“一哥是何炅,但我是他的大哥。”
在场的人都被他的幽默回答逗笑了,而他的高情商也为自己巧妙地化解了难题。
有修养的人,可以通过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带来对方安全感和舒适感,人品也十分过硬。
- 3 -
做事,是否有底线
《论语》中有言: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
人生在世,凡事都应该有自己的原则,该做的事就去做,不该做的事就应当坚决不做。
若是所有的事情都任性而为,全凭借自己的喜好行事,那不仅处事会乱了套,还会带来灾祸。
没有底线没有下限的人,身边多是乌烟瘴气之辈,自己也是臭味相投,结伴在一起作恶多端。
反之,那些洁身自好之人,通常都有着自己明确的处事方法与原则,绝对不会踏出雷池半步。
也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坚守这份干净,才让他们身上充满了人格魅力,有更多的人追随其后。
在电影《投名状》中,原本是结义兄弟的庞青云和赵二虎,因在对待俘虏的问题上产生分歧。
赵二虎重情重义,想遵守对方开城投降的承诺,而庞青云则为了胜利不择手段,表示反对。
虽然最后庞青云得到了胜利,但是因其做事太过狠绝,不惜出卖兄弟的行为,也招致了众叛亲离,引来了杀身之祸。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能坚守自己信念的人,做事也会十分靠谱,不会行损人不利己的卑鄙之事,谋得利益。
这样举止干净的人,为人也自然光明磊落,值得自己安心托付和依靠。
很喜欢《漫步者漫笔》中的一句话:
“万物水洗而净,不洗则污;万物沐阳而艳,不沐则衰;万物静寂而清,不静则罔。”
人间万事皆在干净,干净的品质,能让一个人走得更远。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条不染灰尘的河流,只有洁身自好,才能做到细水长流。
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就是自己的灵魂。
静,能沉淀水中的污垢;德,能洗涤心中的混浊。
余生,请做一个品质干净、生活简单的人,人生方能有更高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