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2023-09-09 20:32:15)

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韩九叔 陈老师圣贤文化 2023-09-09 06:01 发表于广东
作者:韩九叔 
来源:国学文刊(ID:GuoXuewenkan)


人生在世,总免不了会与人发生摩擦,与别人意见相左时,


要站在别人的位置上看待、思考问题,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换位,可化干戈为玉帛,解决世间一切矛盾。


在盲人的故事中:


盲人摸象里,有人摸着象脚,说象的身体像树干;有人摸着象鼻,说象的身体像水管;有人摸着象牙,说象的身体像玉一样润泽。


谁都没有错,只是以偏概全而已。


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位置不同、层次不一,所看、所想都会产生偏差。


这时,就算用再有力的说辞,也难以推翻别人的眼见为实和经验判断。


世间很多矛盾,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解决矛盾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换位。




- 1 -

换位,是解决矛盾最高明的方法


鲁迅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森林里住着对互相看不惯的冤家,燕子和蝙蝠。原因是燕子觉得日出代表早晨,日落则意味着傍晚。


蝙蝠却认为,太阳落山后,美好的一天才刚刚开始。总之,两人都觉得对方才是错的。


有回他们又为此争论不休,险些就要打起来。路过的猫头鹰,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你俩生活作息完全相反,怎么可能得出一样的观点呢?”


人与人之间,往往存在出身、年龄、身份、经历等差异。


很多偏见与隔阂的产生,往往都是源于我们站错了地方。 


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就很容易瞧对方各种不顺眼。


所以我们总说:“世上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


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到的只是片面;站在自己的角度,往往无法解决矛盾。


人若总想着改变别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只会加剧现存的问题,恶化彼此矛盾。


佛家讲:“改变自己就是佛,改变别人就是魔。”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更容易解决问题。


换位思考,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由此,既是考虑他人,也是解脱自己。




- 2 -

换位,是情商与智商的融合


站到别人的位置上,去理解对方的立场与局限。


医院里,年轻的护士给教授连着扎了好几次针。


看到教授手臂上的大片淤青,她急得一身汗,可还是找不对血管。


教授本来有点生气,但还是轻声地告诉她“没关系”。


因为她突然回忆起刚参加工作那年,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


马路上,一个醉汉冲撞到了一对散步的父子。


儿子刚想斥责,老人轻轻拉住了他的衣袖。


他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这样借酒消愁过。


就像木心先生在诗里写的:“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真正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因为他们知道人人都有难处。


放过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那些真正聪明的人,总能第一时间找到矛盾的根源。


那些拥有高情商的人,总善于洞察人性,把一切化繁为简。


换位,是情商与智商的融合,能让人生顺风顺水。




- 3 -

换位思考,更容易双赢


曾看过一个故事:


夜深人静,一瞎子点着灯,等丈夫回家。


丈夫到家后,很疑惑:“你又看不见,为何点灯。”


瞎子说:“因为我看不见,才给你点的灯,你的伤还没好,别再磕着碰着了。”


瞎子点灯,虽然照不亮自己的世界,但却温暖了一段关系。


生活很复杂,在看不到的地方,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有些笑容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苦;有些张扬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伤。


内心成熟的人,从不带有色眼镜看人。


因为他们知道:这世上缺的不是目光如炬的人,而是从不轻易作判断的善良。


生命是一场回音,成全他人,也是成就自我。


人心相互,懂得换位思考,更容易双赢。 


善待生活,生活自会以善回馈。




- 4 -


《坛经》里写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一个人经历得越多,内心就越通透,也就越懂得包容和接纳别人。


有句话说得好:


“倘若有一天,那些曾经看不惯的人或事,开始变得云淡风轻。


不用怀疑,那是因为你自己正在走向成熟。”


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弘扬传统文化!


作者:韩九叔,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国学文刊(guoxuewenkan),用文化温暖人心,不丢传统,不忘来路,不失本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