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占便宜,其实就是在透支自己的福报

(2023-08-29 21:31:14)

占便宜,其实就是在透支自己的福报

 刘老师开示 2023-08-29 05:00 发表于广东


  我们要珍惜财物,节约资源,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乱花乱用。我们要积福,不能消福。如果福报消失了,以后就要感受痛苦。


  现今社会,占用、浪费、挥霍公家和单位财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这个罪过特别严重,因为这都是消耗自己的福报。


  有些人觉得这些财物是别人的、老板的或是国家的,就不珍惜了。殊不知你能有使用这些资源的机会,就是你自己积来的福报。但如果你不懂这些道理,以为占了别人便宜,实际上是在损害自己的福报。


  珍惜财物,节约资源,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都应该做到的。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乱花乱用。福报是积累来的,我们要积福,不能消福。如果福报消尽了,以后就要感受痛苦。


  “我有机会拿国家、单位的财物了,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拿一些。”这是在造恶业啊!如果你这么做能得到长久的快乐也可以,但是根本不可能。你的福报很快就会消尽。


  现在的富有只是几年、几十年的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福报的获得,根本因是布施,要在根本上努力。


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利益众生。冬天在窗台上给小鸟撒一把米是布施,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也是布施,教人学佛、成佛是最究竟的法布施。


行善助人是好事,但做好事不能执著。《大智度论》中说:“若著心布施,有不称意事,则生恚怒;若受者不感其恩,即成怨嫌。”那该怎么做呢?要有心理准备:即使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善良的,也不一定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乃至可能有人误解、排斥,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正常的。


布施的对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犹如田地,同样一颗种子种在不同的土地中收成不同。有三类对象,对他们造业后果很重,称为三种福田:恩田、悲田、敬田。父母师长称恩田,贫穷困苦之人为悲田,佛法僧三宝为敬田。


供养、布施,要随力随分,重在内心的敬信而非外在的钱物。孝敬父母、供养三宝、布施贫困,凡事包容大度、发心广大,就是修福;刻薄吝啬、恣意浪费、怨天尤人、轻狂浮躁,就是损福。


佛菩萨累劫对众生“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努力做种种令众生欢喜的事,就是为了和众生结善缘。自己的行为能够帮到别人,正说明生命有价值,要能够帮助到越来越多的人才更好,这本身就是我们所愿。



生活中处处可以行善。把路上绊脚的石头搬到一边,方便其他行人;在公交车上给需要的人让一个座;给心情不好的朋友一个鼓励;进电梯时为后面的人按一下门;别人提着重东西时帮着抬一抬……以待人着想之心去付出,无论是财物、体力还是智慧,都是在行布施。


把工作当做对他人的布施。每天都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说明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事情总是需要有人去做,去做了就能累积“财富”,从世法上来说,是业务能力、是人脉、是工作责任,从佛法上来说,是善业,要欢喜地做。


占便宜的人,实际上占不了别人的便宜,只是消耗自己的福报;吃亏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吃亏,而是偿还宿债,若能够作“布施想”欢喜而为,则成为增长福报的好机会。


其实我们内心的不愉快,正是因为自己有贪有执。修行人不是拿别人的烦恼开刀,而是与自己的烦恼战斗。不被烦恼所困扰,才有办法看清境况、智慧处事。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