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就是业障重的具体表现。

(2023-07-15 22:02:03)

这就是业障重的具体表现。

 刘老师开示 2023-07-15 05:00 发表于广东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我们每生起一个念头,都会是一个波动,一种磁场,若是瞋念,身边相近的人,也会心跳加速,得到感应。


一念三千,无论生起什么样的念头,都会在虚空法界流转,形成复杂的念波效应。


所以说,我们强调和谐,导人向善,自然也包含了心念之力。


试想,若一个区域,散发的多是慈悲、关爱、向善的心念磁场,自会社会安定、风调雨顺;若多为瞋念,因缘成熟,共业的力量可以想象。


有人问:外在的境相,难道与我们内心真的连在一起?


一念一世界,世界再大,又怎大得过人心。


一念即至,牵一发而动全身,心念之重要,真实不虚。


若起了我执分别,你会把自己分割成很多的“我”的样子,执着越多,阻碍也会越多。


所以,精进修行就要破执着,明白一切法本来无我,不过是因缘无常的变化罢了。


有人认为,修行多年,烦恼习气不断,智慧无法现前,其实是你自己的业障,经常胡思乱想,妄想分别执着,都是你自己的。



业障要怎么消除?


楞严经说,八万四千法门,一门深入,长久熏修,都能证得妙果。


内心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贪、嗔、痴,而根源是我执,对自我不正确的认识和坚固的执著,这些必须通过智慧去化解,通过正知见的培养、入心的闻思来转心、去烦恼。


人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烦恼。


有时候内心光明占上风,有时候烦恼占上风,所以我们会造善业,也会造恶业。人置身于烦恼沼泽之中,想要自己把自己拔出来,绝无可能。


我们起烦恼的时候,会有一个特别鲜明的心相:念念都在想自己。


焦躁、恐惧、急于求成……无不如此。多去关怀、帮助更多人,扩大了自己的心,许多事情反而容易看得明白。


人的欲望总是比自己得到的高一点,总是在要求外在,所以才会烦恼不断。对自己多要求一点,为别人多考虑一点。


痛苦,是因为我们对生命的看法不真实、不完整、不全面,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烦恼与动荡。


佛陀正是为了帮助我们消除这些痛苦而慈悲指示了解脱之道。


要先认识到烦恼是什么,如何才是“好”。


贪婪、懒惰、嗔恨……都是烦恼,但去满足这些烦恼的当下,人往往以为是享受,是在爱自己、保护自己。


因为我们无明、短浅,看不到烦恼带来的后患,譬如抽烟,贪着短暂的“好处”而不顾对身体的伤害。


人都是”烦恼瘾“的受害者,故须励力修行 。


当我们的内心被烦恼覆盖时,就容易相信不好的东西,怀疑好的东西;与恶的东西相应,与善的东西不相应。


随着我们年龄、阅历的增长,接触的六尘越来越多,这些东西堆在心中就成了尘埃,清洗内心,令心不被尘埃覆蔽。


人随时随地都妄想纷飞,若能察觉到这一点,已经是内心相对清明之时。


可以静坐数息,令心安静下来,把自己“置身事外”来观察妄念而不随之起伏;也可诵念佛号或思维法义,让散心凝聚到正念上。


转一个方向,着眼于未来,着力于培养正知正念。不要被妄念牵着鼻子走,要让念头随自己的愿力、正知见走。



业障深怎么办?找一个经文,只要一直念下去,效果就出来。念上半年,念上一年,你自己就感觉到,不再怀疑了,信心坚定了。


经典中提供了一些对治习气烦恼的方法。


例如,如果你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胡思乱想,你就多修禅定 ;


如果你贪爱比较重的话,就多修不净观;


如果你特别贪恋财物,就多行布施 ;


如果你起了破戒之心,就更要以戒律管束自己 ;


如果你脾气急躁、容易发怒,就多修忍辱;


如果你懒散安逸,就多提醒自己要精进修行;


如果愚痴昏沉,就树立正见,以正见指导生活……


烦恼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相应的对治方法也有很多种。可见,对治习气烦恼, 就是用对的方法调整你的心。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