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行一善贤九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ID:RXYSGXPT)
心大则福大,心无量则福无量。
相传,释迦牟尼花21天,讲了80卷《华严经》;
花12年,讲了180万字的《阿含经》;
但仅有260字的《心经》,他却足足讲了22年!
四祖道信禅.师曾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世间之事,皆在于心。
当你读懂了《心经》里的这三句话,就有了改变人生的神秘力量,必将福气盈门。
01
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无法逾越的心。”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是苦难重了、事情大了,走不出来。其实,是我们的心还困在过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人,年轻时遭人陷害,后来冤案虽被平反,但他已经坐了八年牢。
出狱后,他终日不开心,总是骂骂咧咧:“我真倒霉,人生最好的年华,都在大牢里荒废了。我吃了那么多苦,那个陷害我的家伙,就算把他千刀万剐,也难泄心头之恨!”
一直生活在痛苦中的他,六十五岁时,生命也快要走到尽头。
慧通禅.师前来看望:“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何苦耿耿于怀呢?”
他气若游丝,仍喃喃道:“大师,我是被冤枉的,如何释怀,那个人把我的人生都毁了。”
禅师摇摇头:“你在里面坐了八年牢,在外面又坐了整整三十年“牢”。真正毁掉你的不是那个人,而是你自己的心啊!”
是啊,一个人一直放不下过往,总是在委屈、怨恨、痛苦中度日,哪怕身体自由了,心却始终困于囚笼。
《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万物有生有灭,皆是梦幻泡影,所有的痛苦,并不在于外物,而是源自内心。
心不住在往事的牢笼,就能走出挫折、困难的迷雾,真正获得自由。
而生活中,因名利斤斤计较,为得失耿耿于怀,看似是被生活折腾,其实都是自我折磨。
人生不长,快乐本就不多,何不放开怀抱,放下痛苦的过往,拥抱幸福的新生。
02
你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映射
有这样一则故事。
曾经有两个书生学业相当,都有望考取进士,于是他们结伴上京赶考。
路过一片树林时,突然一只小鸟摔下来,死在他们脚边。
高个子书生没当回事,继续往前走。
矮个子书生心里咯噔一下“鸟落在地上,岂不是‘落第’吗?”
他看着鸟沉默许久,而后才追上高个子。
到了京城,他越来越郁闷,满脑子想的都是考不中的悲哀。
结果,考试那天,他心中被“落第”纠缠,答题毫无思路,最终名落孙山。
而高个子书生,一心高中,答题行云流水,果然金榜题名。
不相干的事,一个没当回事,一个瞎想事,最终结果天差地别。
《心经》有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外在的环境,遇到的事情,都是虚幻的,并无好坏之分,真正定义它的是我们的内心。
心就是一面镜子,会照出世界的样子。
一旦有了妄念,心镜就扭曲变形了,成了哈哈镜,让世界失了真。
这便是《心经》中所说的无明心,也就是不明白的心。
我们每天都在遇事,若是内心无明,则看不清世界,更看不清自己,最终就会搬起莫须有的石头,砸疼自己的脚。
相反,遇事少想些,多专注于起初要做的,则能安然以对,过好小日子,收获大幸福。
03
心越清净,人越自在
佛曰:“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不清净,旁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搅得我们不得安宁。
星云大师曾讲过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给他的母亲过八十大寿,请唐伯虎为他母亲题诗。
唐伯虎提笔便写:“这个女子不是人。”
这个人很生气,心想“这个唐伯虎居然骂我妈,早知道不叫他题了。”
过了一会儿,唐伯虎慢悠悠地,边喝茶边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这个人,一下子又开心起来,“写得太好了,夸我母亲是仙女。”
唐伯虎接着又写:“养个儿子会做贼。”
这个人又难受了“竟骂我是贼。”
最后,唐伯虎写了句:“偷得仙桃供母亲。”
这个人的心情又雨过天晴“写得好!说我到天宫偷桃供母,孝心可嘉。”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短短四行字,就能让一个人,有这么大的情绪起伏。
故事虽然夸张,却是我们日常的真实写照。话还没说完,事情还在发生,我们就坐不住了,情绪就上来了。
落在纸上三两语,听在耳中一席话,轻易就能搅扰内心,弄丢自在。
在乎他人眼里的样子,纠结他人给的选择,完全忘记自己是谁、究竟要什么,被人牵着鼻子走,最终一事无成。
想来,这归根结底,还是欲望太多,心不清净。
《心经》有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情绪不受凡俗影响,行事不因变化波动,坚守内心的清净,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无常,凡事先放一放,置身事外想一想,于喧嚣处不慌张,拥挤处不迷茫,福气也就来了。
心若清净了,万事就简单了。
佛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心境广阔的人,不论外界是晴是雨,内心都是天高云阔,总能放空自己,不生苦难。
这便是般若心,能装下世间无穷美好,收获人生旅途珍宝。
正所谓“心大则福大,心无量则福无量”。
读懂了《心经》,就能在一花一世界中,快意生活,在一叶一菩提中,绽放人生。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善成德,改变命运。
啊孔子说,“弃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现在全世界都不强调孝道,老人很可怜,都在养老院,然后小孩子越来越嚣张,变小皇帝、皇太后了。而且一个家没有孝道承传,这个家铁定要败掉,所以家不吉祥。而很可贵,我们中国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子女要尽孝道。这在全世界没有这样立法的。从这些征兆可以看得出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只要不强调孝道,全人类没有前途。为什么?因为孝是爱的原点。人都不懂得爱人的话,他怎么可能人生会幸福?人类怎么可能会有未来?可是爱的原点又是孝,孝是根,德行的根本。百善孝为先,没有孝道,这个家就要败丧下来了。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就是敬老、爱老、尊老。从夏商周这个传统一直传了几千年,但是现在这一点做得不好。我们要了解,老人对家庭、对社会奉献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负义。没有老人,哪有子孙?没有老人的努力,哪有现代的成就?再来,老人有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跟经验,所以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传这些宝贵的智慧跟经验。而且人老是修来的福报,他能修得长寿就值得我们尊重。所以人的福田分三种,都可以教给我们的孩子。恩田、敬田、悲田。我们感恩老人奉献一生,念他的恩。我们尊重老人,再承传他的智慧经验。一个人交的朋友都比他大很多岁甚至大一倍两倍,这样的人一定比同年龄的人成熟,大家可以仔细去观察。所以恭敬心得大福报,傲慢、轻慢老人折福非常大。我们常说,一个家庭就是一棵大树,爷爷奶奶是大树的根,父母是枝叶,孩子是果实。果农都是在根上施肥,在果子上打药!只有在根上施肥,果子才能有足够的营养。在果子上打药,才能防止果子长虫子。我们对老人要多关爱,对子女要多教育。一个人在孝养父母之时,自己的儿女也看在眼里,父母以身作则孝敬尊长,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榜样。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行动,懂得孝的。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孝顺老人,那么孩子就会孝顺父母,一家人就能和和美美。中国人常讲,百善孝为先。孝是善良的第一步,一个人对父母保持感恩,学会去爱他们,在此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去爱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那这个人也绝对不会对别人善良。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所有中国人修养品德的第一步,学会善良的第一步。孝是善的原点,是德行的根本,没有孝,这个家庭就离败落不远了。有事此心不乱,无事此心不空。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若安然,又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呢?心如莲花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身在红尘之中,事来则应,事过则无。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心态都平和、静定,如莲花一般洁净、淡雅,不为谁开不为谁落,如日月一般自在、光明,平等无碍。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静心,用豁达释放纠结的过去,用坦然迎接不可知的未来。让心静下来,你才能读懂自己、随缘安然。静心,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修炼。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学会适时的放弃。生活中,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宁静快乐的生活。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别人的嘴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我们可以抱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纷扰。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与人相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让,勿究。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生活正是道场,历境修心。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不要征服对方”这是夫妻最重要的问题!征服,是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谈论谁是对的,追究谁是错的!讨论谁伤害了谁,谁过分了!这些,都是大忌。好夫妻,永远都在相互装傻,就是护短!能够护短的,才是真爱!爱啊,别为难对方,别挑剔对方,别指责对方!傻傻地一路相伴。傻,是因为已经决定了,认定了,就没有什么需要再了解、再知道,再改进,再完善的!有进步,接受,没有,也接受!爱,就在那里!一辈子,能够有一个人,好好相爱,多美啊!别去破坏,多大的事情都不值得你去破坏。不要在相爱的人身上动小聪明,动你的精明!要就动你的心。永远不对爱人说假话!永远不去做破坏气氛和心情的事!男人有脾气正常,但男人的脾气可以对天发对地发,却不可以对老婆发。因为不管你心情好坏,别人都可以转身离开,却只有爱人要陪着你,陪你度过心灰意冷,度过意气风发。这一生你会得到很多失去很多,而陪你到最后的人却只有一个。天大地大,都不如身边的女人大。每个人只能慢慢领悟去学习,因为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好,所以别做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夫妻同心,黄土变金。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家和才能万事兴!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讲理的地方是法庭。家是有根和有魂的,根和魂是由女人掌控。两个人在一起久了难免会吵嘴,女人在气头上往往说出的话句句似刀,而那个肯留下来和你吵架也不想离开你半步的才是真正爱你的男人!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爱,最强有力的武器是感动!吵不离,骂不散,打不走,才是爱真正的爱。当你嫌弃身边的女人不够漂亮,有没有想过有很多男人都羡慕她对你这份死心塌地的感情。当一个女人把什么都给你了,你该知足,她看上的不是你有多帅、多有钱,而是她已经做好了和你同甘共苦的准备。当你嫌弃身边的男人不够优秀,有没有想过他没天没夜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身边心爱的你有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当一个男人两手空空肯为你去打拼,你该知足,他看上的不是你有多美、多性感,而是他不想苦了跟他的女人。在一起久了慢慢变成依赖,爱情慢慢变成亲情,就算两个人在一起没有当初的激情,那请别忘了还有感情。当你想要放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当初为什么陪她\他走到这里。在一起久了,就算没有当时那么相爱也要选择相守,这些你们对彼此做到了吗?女人懂相守,男人懂感恩,才是一辈子。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人生,快乐哪里找呢?信仰里有快乐,修行里有快乐,服务里有快乐,静心里有快乐。心无所求,心想他人,快乐就在我们的心里!做人,简单就好,生活,宁静就好。无事此心不空,有事此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古人讲:一代做官九代冤。官做的好,是为子孙积累福报;做不好,把老百姓的东西占为自己,想留给子孙,这些非分的东西都是罪孽,子孙用了,反而损福报。所以一代做官九代冤。又说,如果为自己一家谋,就不要去做官,做官是为百姓谋,这也是天道无亲。天道虽然无亲,但唯亲善人。你只要广积阴德,还是有用的。想要孩子能读书的,就多做慈善,办学校;想要孩子发财的,就要多救济穷人;想要儿孙健康的,就多施药。这就是唯亲善人。再讲到孝顺也一样。很多人很孝顺,给父母买很多补品,买不必要的东西,甚至办酒席祝寿。世人看来是热闹,其实是不孝,因为损了父母的福报。人家过个寿,就要杀生那么多。民国时,有个老人死了,他儿子办宴席三百桌,过几天,老人家就托梦来说,本来我可以去天上好好享福的,但因为你杀孽过重,导致我在地府审判,还出不来。可见,虽然花的是儿女的钱,但却在损掉老人家的福报。父母花很多无谓的钱,也是损孩子的福报,这也是天道无亲。所以不要给小孩庆生日,小孩能读书,父母不要骄傲太早,到处宣扬。要对孩子严格一些,对他成长大有益处。过分浪费钱给孩子都损孩子福报,更何况很多人在公司里头浪费,甚至国家单位里头浪费,都是损福报的。很多人都想着轻松赚钱,却不知道这也是在透支福报,不长久。我们要有自知福德浅薄,无福消受的概念。很多东西,别人给的起,但我们的福报不一定能用的起。明白了这个道理,人生就会少很多痛苦和烦恼!《人民日报》曾发文怒斥还在沉睡中的大学生:上课时,不是发呆、睡觉、就是玩手机,课余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剧、沉迷游戏。图书馆里没有你的身影,运动场你更是从不迈进去……职场上,这样的人也同样不在少数。上班时踩着点走进公司大门,下班前一小时就心不在焉。玩玩手机,刷刷微博,手里的工作能拖则拖。实在拖不了就勉强自己加个班,但一定要发条朋友圈,问:“你见过深夜十二点的写字楼吗?”自我感动到不行,却忽略了这本是白天早就应该完成的工作。“工作,不必认真,能应付上司即可;能力,不思进取,不被炒鱿鱼就行;至于工资,只要心怀梦想,总有一天会涨的。”这样的人,不是真“佛系”,而是依然会羡慕别人升职加薪,却拿着3千的工资,做着月薪5万的梦。拿着父母血汗钱养老的年轻人有些人,二十多岁就开始养老了。一杯咖啡慢悠悠度过一整天,不再学习知识,看着别人加班工作,还要嘲笑一声“傻子”,将安于现状视为“知足常乐”。而可悲的是,有多少月薪三千,就心满意足的人,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却是依靠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统计,中国目前有30%的年轻人依靠“啃老”生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啃老”的现象。一些成年子女带给父母的经济压力,甚至比他们未成年时更大。今年7月,武汉一位81岁的老人向社会求助,称自己的儿子已经在家宅了很多年了,不肯工作。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怕哪天离开了,儿子的生活就没着落了。老人说,他每个月有五千多的退休金,自己平日买药和日常开支,也花不了多少,只是因为小儿子的状况,家里日子过得非常紧张。而面对老人的担心,儿子却表现得很反感,甚至指责老人“多管闲事”。本该自立的年纪,不仅没有能力给家人幸福,还要依赖父母才能生活。这些患了“精神癌症的年轻人”,心安理得地“啃老”,却不肯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可见的绝望未来不久前,一位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三十七岁女硕士在论坛发帖求职。她毕业于国内顶尖的大学,在外企工作近十年,因为部门关闭被裁员,只能重新找工作。她的要求并不高,短期内月薪三千就可以。她在帖子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做过科研合作管理,但只是“打杂”;本专业的注册证书没考下来;考了个日语1级,却不能口头交流;英语还行,但也只是考研时英语成绩过得去很长时间过去了,还是没结果。她说:“我承认我很失败,没有在这么长的职业生涯里磨砺好我的翅膀,所以现在才这么凄惨。”有人评论:“在职场上混日子,迟早让职场把你混了。”不进则退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所有成功的事业都是时间和汗水熬出来的,你偷过的懒,迟早会变成打脸的巴掌。最近,中年危机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刘文军认为,中年人容易被淘汰,主要是因为他们知识结构已经基本固定,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效率较低,转型太慢。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中年危机到来时一筹莫展,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即使遭遇职场危机,也能轻松化解。蔡玉洁是一名一线生产车间的技术员,在不到40岁的时候丢了饭碗。但她下决心重新出发,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班,考取了会计和计算机相关资格证书。凭借这些新本领,她找到了一份会计工作。待遇甚至比原来还好。在企业从事员工选拔聘用工作的肖成萍说:“社会发展这么快,企业也要不断求新求变。如果平时没有忧患意识,放松学习,不管年龄是大还是小,被淘汰都是必然的。”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缺乏进取的精神,就意味着堕落。BBC根据剑桥大学研究者的数据分析了
365
种职业在未来被淘汰的概率,AI技术越来越发达,“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接啊噢孔子说冯绍峰三国杀的时光隧道,“弃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现在全世界都
不强调孝道,老人很可怜,都在养老院,然后小孩子越来越嚣张,变小皇帝、皇太后
了。而且一个家没有孝道承传,这个家铁定要败掉,所以家不吉祥。而很可贵,我们
中国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子女要尽孝道。这在全世界没有这样立法的。从
这些征兆可以看得出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只要不强调孝道,全人类没有
前途。为什么?因为孝是爱的原点。人都不懂得爱人的话,他怎么可能人生会幸福?人类怎么可能会有未来?可是爱的原点又是孝,孝是根,德行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没有孝道,这个家就要败丧下来了。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就是敬老、爱老
、尊老。从夏商周这个传统一直传了几千年,但是现在这一点做得不好。我们要了解
,老人对家庭、对社会奉献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负义。没有老人,哪有子孙?没有老人的努力,哪有现代的成就?再来,老人有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跟经验,所以
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传这些宝贵的智慧跟经验。而且人老是修来的福报,他能修得
长寿就值得我们尊重。所以人的福田分三种,都可以教给我们的孩子。恩田、敬田、
悲田。我们感恩老人奉献一生,念他的恩。我们尊重老人,再承传他的智慧经验。一
个人交的朋友都比他大很多岁甚至大一倍两倍,这样的人一定比同年龄的人成熟,大
家可以仔细去观察。所以恭敬心得大福报,傲慢、轻慢老人折福非常大。我们常说,
一个家庭就是一棵大树,爷爷奶奶是大树的根,父母是枝叶,孩子是果实。果农都是
在根上施肥,在果子上打药!只有在根上施肥,果子才能有足够的营养。在果子上打
药,才能防止果子长虫子。我们对老人要多关爱,对子女要多教育。一个人在孝养父
母之时,自己的儿女也看在眼里,父母以身作则孝敬尊长,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榜样
。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行动,懂得孝的。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孝顺老人,那么孩子就
会孝顺父母,一家人就能和和美美。中国人常讲,百善孝为先。孝是善良的第一步,
一个人对父母保持感恩,学会去爱他们,在此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去爱别人。如果一
个人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那这个人也绝对不会对别人善良。孝道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它是所有中国人修养品德的第一步,学会善良的第一步。孝是善的原点,
是德行的根本,没有孝,这个家庭就离败落不远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