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到诸事不顺,有心化解,又毫无头绪?不如试试这一招

(2023-05-12 21:15:44)

感到诸事不顺,有心化解,又毫无头绪?不如试试这一招

点击结缘 刘老师开示 2023-05-12 05:00 发表于广东

缘 起


生活中

如果你感到诸事不顺

有心化解,却又毫无头绪

不妨试试佛菩萨留下的“忏悔法”

从源头上根治“倒霉”


“倒霉”的原因


佛教认为,事物的形成与发展,源于能生的“因”与所生的“果”。


其中,“因”来自于日常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每个想法,我们称之为身口意三业,简称为“业”。


而“业”根据行为时的动机与其导致的结果,又可分为善、恶、不记三类,其中对他人有益的称为善业,反之则为恶业,除此之外的称为不记业。




“业”就像是埋下的种子,当因缘成熟后,就结出相应的“苦果”或“乐果”来报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果报”、“报应”。


基于佛教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时间观与生命观,我们不断地埋下“种子”,也不断地收获“果子”,而让我们倒霉的原因便来源于过去与现在种下的“恶业种子”。


对治的方法


(针对恶业而言)


原因已经探明,那又该如何对治呢?


第一步是学会判断


在这些善恶的业力种子里,按是否一定能结果,可以分为“定业”与“不定业”。


“定业”是指“种子什么时候结果、结的果子有多大”都已确定,一般有三种成因。




一是强烈的烦恼,由强烈的烦恼和欲望引起,例如小明想吃鸡,在小明爸爸杀鸡的时候,就不断想象它的味道,吃完了后还念念不忘、期待下次再吃;


二是长期习惯反复种下的恶业;


三是造作恶业的对象是父母或佛法僧三宝。


“不定业”则恰恰相反,一切都是未知数,要等适当的因缘来成熟它,就像种子发芽需要光照、雨露和养分。




第二步是分别对治


佛陀在《百业经》中开示道:“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两种方法,一是从“因”上解决,也即不作;


二是从“缘”上解决,也即不提供果子成熟的条件。


对于“定业”,除了少部分具备大愿力、大信心的人,可以借由佛菩萨的加持力来改善结果(如《地藏经》中的婆罗门女以大愿力令母亲离苦得乐),大部分人只能从因入手,“防患于未然”。




对于“不定业”,由于种子“先天发育不足”,它是否能结果、结多大的果,则取决于后天条件,如果我们不提供给它生长所需的雨露、肥料,便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换而言之,即尽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消业障


关于“消业障”,祖师大德多推崇“忏悔”,其可分为“忏”和“悔”两部分。


其中,“忏”指陈露先罪,即当自念无量劫中,由贪嗔痴,作诸恶业,障蔽真性,今当清净三业,于诸佛菩萨众前坦露过去所作恶业,不加覆藏;


“悔”指改往修来,既已认识到过去所作诸恶,并已饱尝诸恶所致苦果,如今更应下定决心,让自己不再重蹈覆辙。




当然,这样的“忏悔”并不能做到“一键清零”,还需反复地进行。


这就像清洗脏衣服,一时的洗净并不代表永远干净,只要还穿依然还会染上尘土,而身口意三业就是我们无法更换、随时随地穿着的衣服。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你还愿意一直穿着脏衣服吗?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