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腊八,藏着一个伟大的人生寓言(当释迦牟尼遇到王阳明)

(2022-12-30 21:24:00)

腊八,藏着一个伟大的人生寓言(当释迦牟尼遇到王阳明)

儒风大家 陈老师圣贤文化 2022-12-30 06:00 发表于广东
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ID: rufengdajia)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俗称“腊八”。


每年的腊月初八,人们都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祭祀施粥,求福求安。


腊八节起源于佛教的“法宝节”,相传,这一天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


释迦牟尼成道过程中历经磨难,这其中藏着一个伟大的人生寓言,也蕴含着我们安身立命的四大进阶之道。




- 1 -

觉醒


释迦牟尼从小生长在王宫,是当时古印度北部十六国中一个国家的太子。


他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很早就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


锦衣华服,仆从如云,甚至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


高贵的出身,崇高的地位,让他成为很多人羡慕的王子。


但是在成婚之后,29岁的一天,他却突然出走,放弃所有的富贵荣华,剃度出家。


国王劝他还俗从政,并承诺交给他一支军队,他依然拒绝了。


世人孜孜以求的富贵就这样被抛在身后,他落发出家,去找寻众生脱离苦难的法门。


这便是人生的觉醒。


在衣食住行之外,人还有精神的追求。


精神的觉醒,便是找到自我的价值,让易朽的生命勾连恒久的意义。


很多人终其一生懵懵懂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活,与崇高的精神无缘,无他,没有觉醒罢了。


真正的觉醒,是在名利喧闹之下,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明白这一生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


王阳明年少立志,要成为圣人。


这便是王阳明的人生觉醒。


他明了此生的使命,明白此生的价值与意义,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立地成圣。


世事复杂,人心迷乱,想要找到真实的自己,那么觉醒,就是谁也绕不开的前提。




- 2 -

禅定


释迦牟尼觉醒之后,寻师访道学习禅定,他先从学阿罗陀迦兰,达到“无所有处定“。


那时候的释迦牟尼已经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他却始终无法融会贯通。


天道始终无法触摸,知识依然繁琐,内心的欲望依旧纷至沓来。


所以,释迦牟尼选择禅定,在静中察觉一切,希望可以找到统御内心的法门。


王阳明也有一套禅定的功夫,他说:从真善上专心,从谨独处下功夫 。


在王阳明看来,独坐观心的宁静,是省察自己的最佳法门,任何难以摆脱的杂念,都可以用禅定的方式平息。


以诚意接纳,以谨独克服,是知的开始。


出现在心里的任何想法,无论对错,都需要直面,而后才能分析,反思,完成自我管理。


人生的念头千千万万,静坐省察是人生必备的功课。


人不是生而知之者,只有通过不断地静观,才能认识自己。


庄子曾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在独处中,在静坐中,一个人才能真正领悟天地大道。




- 3 -

磨练


禅定之后的释迦牟尼,依然没有开悟。


所以他前往尼连禅河畔的优娄频罗聚落,投向了苦行。


他在修行中,通过折磨肉体,把内心的弱点一个个暴露出来,再一个个消灭掉。


如此反复,一次次打磨中,让自己的心性愈发坚韧。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阳明鼓励知行合一,在心学的世界观中,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才能出真知,明真理。


内心才能坚韧不拔,从容不迫。


现在很多人坐而论道,夸夸其谈,没有一点落到实处,这样的人离真正的大道还远得很。


释迦苦行六年,将自己搞得形销骨立,几乎成为一具骷髅。


《佛本行集经》载:“身体羸瘦,喘气甚弱,如八九十衰朽老公,全无气力。”


一同苦行的人感叹他的坚毅,以为他就要死去,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所做到的已经空前绝后。


人活世间,没有比把生活的辛苦当做苦行的修行,更好的心态了。


可是,纵然如此,他依旧无法大彻大悟。


完成最后的涅槃,比想象中还要艰辛。




- 4 -

我执


最后,奄奄一息的释迦牟尼来到了小时候尝试坐禅的菩提树下,他这是做好了叶落归根的打算。


他洗了一个澡,喝了牧羊女给他的乳粥,决然坐在菩提树下入定。


入定之前,他立下最后的誓言:“不成正觉,不起此座!”七天七夜之后,他睁开了眼睛,抬头看到天边的明星,终于大彻大悟”。


时年35岁。


这便是佛陀成道。释迦牟尼在这个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伟大瞬间,正式成为佛陀。


与他巧合的是,王阳明的龙场悟道,也有类似的经历。


王阳明在龙场,瘴气遍布,身边的人一个个病倒,绝境之中,大道依然没有出现。


绝望之中,他把自己放入石棺,就当自己已经死了,忘掉自己,破掉我执,最终立地成圣。


悟道之后,释迦牟尼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只因妄想执著故,不能证得。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天道镂刻在人心中,从来就不必外求,人心被执着和欲望蒙蔽,迟迟得不到天道的启示。


克服掉自己的执念和欲念,自然可以立地成圣。


就像蒙尘的玉石,我们只需要把上面的尘土扫去就可以了。


所以,王阳明说:人人皆可成圣。


释迦牟尼的成佛之路,王阳明的成圣之路,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遵循的法门。


虽然天赋有别,领悟不同,个人的层次有一定差异,但是向着这方向去,就是好的,就有希望,就值得。


这便是腊八——释迦牟尼成道日,所藏着的那个伟大的人生寓言。


人这辈子,未必一定要爬到山顶。只要爬得更高一点,就能看到更美一点的风景,活得更有一点气象。


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国学爱好者聚集地,超优质国学内容原创号。有温度,有价值,有趣味,儒风大家,伴你读懂中国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