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达照法师佛法佛教教育心经 |
分类: 如是我聞 |
总说(二)
空不异色,
可是第二句又讲“空不异色”。为什么“空不异色”?因为一讲到万法的本质是空的,二乘人又会执着空。二乘人解脱了,明白世间一切都是空的,他就觉得:我明天死也可以,现在死也可以,都没有关系。他很自在、很洒脱,可是这样的生命并不完美,因为他停留在空的境界里面出不来了。所以观世音菩萨第二句马上讲“空不异色”,就是说你不能执着这个空,执着空就跟执着色是一样的,都偏了。
有些人一看到有人在拜佛,就说这个人著相,其实他不知道,他讲人家著相的时候他自己就已经著相了。人家著相就著那么一个相,他着了两个相:一是执着一切是空的,认为别人拜佛是著相,这是执着了空相;另外一个他还执着人家拜佛的这个有相。所以“空不异色”是针对二乘人讲的,就是要他在解脱了以后,不要停留在解脱的境界里面。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是针对菩萨讲的。因为菩萨一想,空也不能执着,有也不能执着,那好,空和有这两个我都不执着了,但实际上他还是把空和有当作两个来看待。菩萨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空和有,但别人还不明白,就要度这些不明白的人。所以菩萨是有佛可成,有众生可度。在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告诉他: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杯子就是空,空就是杯子;度众生的过程就是没有一个众生可度,没有因缘度众生,也是在度一切众生。
对于观世音菩萨这样一位大解脱、大自在的圣人来说,空和有是没有任何区别的,这样就是契入了中道。空是一边,有是一边,离开这两边的执着,就契入中道。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总括了整个大小乘修行的过程。之后的部分会讲到如何契入小乘的解脱和大乘的菩萨境界。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想行识这四蕴,也是同样的道理: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五蕴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