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经直讲》之释经义序分篇二

(2013-12-25 06:45:07)
标签:

达照法师

佛法

佛教

教育

心经

分类: 如是我聞

《心经直讲》之释经义序分篇二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那么,观自在菩萨是如何从生死此岸跳脱出去的呢?他是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样跳脱生死苦海的。“行”就是修行。修行,广义地说就是修改我们的行为,在这里主要是指心的行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大智慧到达彼岸”的意思。

  我们的行为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身体的行为,第二是语言的行为,第三是思想的行为,即身口意三业。因为我们身体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麻烦,所以需要修改、修正;我们的语言会伤害别人,有时候也会伤害自己,所以语言也需要修改、修正;行为和语言往往都是源自内心,因此内心一样也需要修改、修正。当我们的心修正到能跟般若相应的时候,才能够度一切苦厄,才能够照见五蕴皆空。但这颗心怎么才能契入大智慧呢?这就有些难度了。

  我们平常讲的这颗心很复杂,有七种心。

  第一种心叫做草木心,跟花草和树木一样。就比如心处于无记状态的时候,快乐、痛苦、分别都没有生起来,死在那里这样一种状态的心;或者老想着一块石头,一天到晚地想,想久了以后,就变成石头了,这样的心也叫做草木心。念佛,你就会成佛;念石头,你有一天也会变成石头;念草木,你每天念,念着念着,有一天你就会附在草木上。所以一般大树都有树神附在上面,因为它心里天天想着这颗树,就附上去了。第二种心叫做肉团心,就是在我们胸腔里面跳动的心脏。心脏不好的人,有时候心里会发慌;身体有病的人,有时候心里不舒服、难受、想吐:这颗心就是肉团心。

  第三种心是虚妄心,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心。第六意识不起妄想分别的时候,就像在第四禅的禅定中,专注一心停在那里,实际上这时还没有破除我执。

  第四种叫分别心。分别心大家最清楚了,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分别,分别一切万法:这个是杯子,那个是话筒;这是我,那是你。第五种叫做思量心,也叫我执心。我们在妄想停下来以后,还有非常清楚的感觉。比如说现在大家坐在这里,不打妄想,可是心里对外界的一切和身心的感受非常清楚。也不是停在哪个地方,也不是分别,什么都没有想,可是我讲话你听得很清楚。这个心你们看到没有?就感觉自己像镜子一样,是不是?像话筒一样:我在这里讲,话筒那边就响了;我在这里讲,你们就听到了。这个心就是思量心,这种心非常清净、明白,而且不会生起烦恼。

  大家如果想了解心的真相,就要去观察自己的这几种心:一个是肉团心,我们天天执着这颗肉团心是我们的心;第二个是自己的虚妄心,也就是第六意识;第三个是妄想停下来,脑子里面非常清楚的状态。这个清楚的状态才是你的心,这颗心不会受伤,而感觉会受伤的那个是虚妄心和分别心。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生起分别心,才会想要索取,想要得到。得不到,才会痛苦;没有想要得到什么,就不会痛苦。

  如果我们不想痛苦,就可以这样来训练自己:把心静下来,脑子里面什么也不想,什么声音都听得很清楚,不管是在讲经还是在唱歌;听到了也不去分别它,但你能很清楚地知道,而且也没有妄想。这时候这颗心很舒服。我们看一个人善根是否深厚,是否是上根利智,是否可以修禅宗,就看他能不能体会这颗心。现在大家把妄想停下来,感受一下非常清楚的这颗心,能不能体会到?如果能体会到的人就属于上等根机。如果根机很钝的人,他可能连两秒钟把妄想停下来的能力都没有,他体会不到,他不知道怎么把妄想停下来。这说明他善根还不够深,定力基础还不够。如果有了足够的基础,他马上可以看到这个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状态。

  到这里为止,已经是最后一重凡夫心了,就是你没有妄想却清清楚楚的这颗心;当你突破了这颗心,你就解脱了。突破了这种心之后还有两种心。一个是真如心,就是第六种心,它是心的本体,就是指般若。当你体会到这个真如心,体会到真如的时候,你的智慧就生起来了,而这时候前面的五种心——草木心、肉团心、虚妄心、分别心、我执心就干扰不了你了,你就不会住在这五种心里面了。当你不住在这五种心里面,你契入的就是真如心了,就把我执破除了。

  最后一种是佛性的圆满心,也叫佛心,也就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的心。在证得真如本体以后,圣人的境界还有区别:二乘人他证得真如心,但不能见到佛性;只有大慈悲的菩萨证得真如本体后,再回过头来度众生,这时候他看到佛性了。

  这七种心,只有佛才能全部看得到,一般的人只能看到肉团心和分别心,也就是大家都能感受到:我的心脏舒服还是不舒服;我会想东西,能分别。我们一般就只能体会到这两种,其他几种凡夫心我们尚未完全体会。

  观自在菩萨就是通过观察这颗心,进入了第六种心——真如心。经文里面说“行深般若波罗密多”,到底怎么样才叫“般若波罗蜜多”呢?就是能跳过前五种心,超越前五种心。如果大家有机会坐禅的话,可以回光返照一下,一层一层地观照自己这颗心。观到最后一层,你心里想:我不能停留在这里,我应该跳过去。其实想要跳过去的这一念还是妄想心。把妄想心和明明白白的这颗心一起留在这里,你跳脱出去,就解脱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在这个时候到达彼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