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达照法师佛教教育菩提道修证 |
分类: 如是我聞 |
第三节
如果我们没有妄想,没有痛苦,也就不需要佛法,因为修学佛法的目的是让我们离苦得乐。通途法门修解脱道,首先需要认识谁去解脱。我们现在在痛苦,可是谁在痛苦呢?大家回想一下,所有的痛苦是不是都是自己感受到的?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围绕这个自我而产生的。
凡夫的我执有四个层面,第一层就是把我的东西当成“我”。比如说我的家庭、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衣服、我的名字、我的地位、我的社会……把我的后面的那个东西当成我了。我们的亲人遇到麻烦了,我们会痛苦。亲人遇到麻烦,从客观上说只是亲人遇到麻烦,他跟我们和我们的心其实是两码事。但是我们执着亲人是我、我是亲人,所以他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有时候我们会把我们的衣服也当成我,大家坐在这里,如果我现在拿一把剪刀去把你的衣服剪个洞,可能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我在污辱你、欺负你。实际上衣服是衣服,你是你,你跟衣服是两码事,没有关系的,可是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
第二层我执,就是把身体当成“我”,人们普遍都是这样认为的。有些人能够想到肉体不代表我,因为肉体最初是父母给的,生出来以后我们吃米饭、吃菜、喝水来滋养这个身体。吃的菜都是长在地上的,稻谷也是长在地上的,所以我们吃的都是泥土里长出来的东西。吃得多了,营养好了,吸收得多些,身体就胖一点;吃得少了,营养吸收得少些,身体就瘦一点;如果吃坏了东西,身体就会生病。所以我们的身体,实际上是由缘起的条件组合而成的。这个身体没有一样是我的,头发、指甲、手脚没有一个是自己的。如果真的是自己的,我的身体应该听我的话。可是我们的身体从来不听我们的话,它只听从自己因缘果报的规律。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生病,但是没有一个人不生病;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变老,但是没有一个人不会老。所以身体不是我们能够主宰的,身体也不是我。
第三层我执,是把我的思想,颠倒妄想当成了我。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因为我有思想,所以我存在。大部分的知识分子、自己认为有思想的人,会把思想当成自己。我们会觉得今天我烦恼了,是我在烦恼;今天我高兴了,是我在高兴。艺术家要创造很漂亮的东西,让自己感觉心旷神怡,心情要舒畅,精神状态要饱满,所有的一切都要满足我的思想,让我满意为止。
我们过年都要祝大家吉祥如意,如意的意就是思想。说“你这人真有意思”,这个“意”他感觉舒服,他就觉得有意思了。这个“意”大家很熟悉,能分别哪是灯光,哪是柱子,哪是窗户,能分别的就是我们的意,就是意识。
但是意识是从哪里来?都是从小别人给的。我们脑袋里面没有一个想法是自己原本就有的,所有的想法都是从小的时候开始慢慢学习、积累起来的。学得越多,我们的思想就越丰富。小孩子最容易学习,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所以“孟母三迁”,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好的环境学习。教小学生最好就是用“小朋友,跟我念”这六字真言。你想教他什么,不要跟他讲道理,就叫他跟你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马上跟着念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意识是由外在所决定的,别人给什么,就接受什么。我们的任何一个想法都能找到这个想法的来源。
所以我们亲近有智慧的人,智慧的想法就会在我们的心中形成;如果亲近愚痴的人,愚痴的想法也会在心中形成。邪教也有一大帮信徒,你跟着邪教,想着想着就想歪了;跟着正教,你的思想、言行就会渐渐地正确起来;跟着凡夫,你永远都是凡夫的想法;跟着圣人,你就会变成圣人,因为你有了圣人的想法。所以,想法事实上都不是自己,都是缘起的。
有一首诗写道:“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其实我们每一句话讲出来都是重复的。我虽然没有看讲稿,但是我的话不是从经典书籍里面来,就是从同参道友那里来,或者就是从居士那里来,反正每一句话都是别人给我的,属于我自己的一句话也没有。我的这些话,你们听了以后,也会有一些想法生起来,今后也可能讲给别人听。你仔细观察一下,事实上我们的这些话和思想都没有自我。但是我们凡夫除了要满足自己的想法以外,人生几十年就没有第二个下手的地方了。佛在菩提树下发出的第一句感叹就是:“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妄想是轮回的根源。我们平时都要祝大家吉祥如意,而佛在经典里面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你的意,就是你的思想,是有问题的,因为你的看法是片面的,你的看法都是从别人那里学习来的,随时都在改变。
有些人觉得佛教挺好,想到寺院里去学佛,结果在寺院里遇到一大帮老太婆,问她们佛法什么也不懂,他就觉得学佛的人都是没水平的,他就不来了。他又遇到另一帮学佛的人,全是年轻人,而且是老板,有地位,有学问,他就觉得学佛挺光荣的。其实是一模一样的,这都是凡夫自以为是导致的误会。一般的人都不会客观地看问题,就算是老太婆去寺院烧香拜佛,她的行为你说哪一点错了?哪一点丢人?她一点也没有错,一点也不丢人。她拜的是佛,向佛看齐。如果她拜一块石头,可能是有点问题的,拜久了,就成花岗岩脑袋了,如果看到树也在拜,可能也有点问题,因为时间久了,她的脑袋也跟树一样;但现在她拜的是佛,她是向着佛学习,佛是一切众生的榜样。
凡夫的思想意识存在严重的问题,不能客观地看事物。他以为有自己的想法,别人不要随便地影响他,其实他不知道,他已经被很多人的思想影响得顽固不化了。如果你说:“我是学佛的,你们的想法我坚决不听!”我告诉你,这是没智慧的表现。
佛从来不会说,你们讲话我不听。你看佛经里面,弟子要跟释迦佛辩论,佛哪一次说你们讲话我不听?没有,因为佛看到了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有前因后果。你如果有智慧,就知道他的想法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好处在哪里,缺点在哪里。你先讲他的好处,然后再告诉他有什么缺点,没有一个人会不感动的。
我们往往固执自己内心的想法,非得把别人说得什么都不是。他的优点你看不到,你认为的他的缺点其实也未必是缺点。因为你认为的缺点,此前早已被装在你脑子里的别人的思想影响了,你是戴着一种有色眼镜去看世界,去看他的。有句话说得好,“凡夫看菩萨都是凡夫,菩萨看凡夫都是菩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凡夫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菩萨把有色的眼镜摘掉了。到阿罗汉了,才把这副眼镜摘掉,没有证阿罗汉之前,大家都戴着这副眼镜,所以说“不可信汝意”。
我们的思想就是妄想颠倒,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我们看到太阳光照下来,说太阳光线是白的,其实阳光是七彩的。夜里我们说什么都看不见,其实红外线往那儿一照,多黑的夜都能看见。黑夜怎么会看不见呢?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局限了。物质分到最小的单位就是粒子。粒子是静止的状态,它一旦动起来就变成了波。我讲话的声音你们听得到,是因为这个波不停地撞击,碰到你的耳膜了。我说话的声音响,你的耳膜就受不了了;轻了,你又听不到了。它是由波振动传递过去的,这个振动的波是物质,可以截取下来,可是我们的眼睛什么都没看到,因此我们就以为什么都没有。
第四层的我执,就是当妄想停下来以后,我们感觉还是有一个明明了了的、隐隐约约的我。这个“我”是我们轮回当中的罪魁祸首,所以要想修解脱道,就必须把这个“我”了断。如何了断我执而证得解脱?这确实是三界六道中最伟大的一件事,也是学习佛法最根本的一个关键点。
我上了十年佛学院,毕业以后我去拜访高僧大德、亲近善知识的时候,见到他们的第一句话都要问:“请问师父,了生死的法门是什么,应该在哪个地方下手用功?”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人,才具备参访善知识的资格。为什么要参访善知识呢?就是为了得一决定——决定解脱道的无我正见,决定菩提道的慈悲怎么落实在我们的行为当中。我就把自己通过参访善知识,通过学习佛经所了解的经验告诉大家:了生死、证解脱或者证菩提,关键的下手用功修证之处就在于佛说的妄想、执着这两个地方。妄想,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脑袋里不停的想法、念头。执着,就是你的妄想停下来,不打妄想了,脑袋里面一片空白,空空如也,这个时候你还清清楚楚、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个我。它没有名字,也说不出来,到底“我”是什么样子的,你说不出来,但是总感觉有一个我在这里。
如果你没有回光返照看到这里,那么你的修行全是表面的,或者说你全是在做修行的准备工作,在打基础。三皈五戒、诵经拜佛、布施持戒、积累福德都是可以的,但是你在自己的身口意当中能不能了生死,关键就在这两个地方。因为佛告诉我们:“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妄想,不再执着,你就能证得如来智慧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