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法的知见》之三十七

(2013-09-23 08:37:21)
标签:

达照法师

佛法

佛教

教育

知见

分类: 如是我聞

《佛法的知见》之三十七

 

  4.佛法修行的次第

  真修行的人,绝对不是为了要求得某一个法、某一个次第。次第是有的,但是真正的次第不是学几句法语、几个法本这种外在的次第,而是你心灵的次第。

  我们常常讲,所谓修行的次第,有些是“法有次第,人有次第”,有些是“法有次第,人无次第”,有些是“法无次第,人有次第”,有些是“法无次第,人也无次第”。

  在大乘佛法里面,有的是“法有次第,人有次第”。天台宗讲的法分五十二个位次和藏通别圆四教,每一个步骤修什么法,都罗列出来了,然后你修这个法,证得这个境界的时候,你的内心是怎么变化的,它也告诉你了,这就是“法有次第,人也有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它是“法有次第,人无次第”。它告诉你修道前的基础、要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然后下士道怎么修,中士道怎么修,上士道怎么修,它把法讲得非常清晰。但是,达到下士道的标准,你的心态、你的智慧程度、你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什么样的,法并没有告诉你,没有详细的解释。上士道讲止观的方法,止观达到以后破无明,那种洒脱自如的境界也没有告诉你。《广论》里面是“法有次第,人无次第”,如果真的按法去学,去修行,那么一步一步也会跟着法的次第修上去。

  净土法门则是“法无次第,人有次第”。学习净土法门,出家或者学佛皈依的那天开始,师父告诉你:“你要多念佛,要求生西方!”怎么念呢?内心信愿恳切,一句阿弥陀佛!好了,你到死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没有第二个念头。净宗的祖师还告诉我们“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这个题目不要换,没有次第,一句到底。但是人有次第,就是前面讲过的,一开始念佛可能体会不了法喜,后来慢慢地念着念着,就开始有法喜了,这就是人有次第。而且念佛功夫的深和浅是截然不同的。净土是通过九品莲花来勘定、印证人的次第,就是看你念佛念到什么程度,你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几品几生。比如说,如果念佛功夫深,开悟证道了,那就是上品往生;如果有禅定,见道了,却没有证得,可以中品往生;如果没见道,有一些禅定,或者是散乱的定,不是真正的灭尽定,只是欲界的定,就下品往生。因为达到欲界定的程度,最少的是一念或者十念,这十念当中你要专心,叫“一心”,这就是定。所以,很微细的定也可以往生。这就是“人有次第,法无次第”。

  禅宗是“法无次第,人也无次第”,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下到位,别的不讲,不跟你啰唆那么多。这个法门是针对上根利智的人,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

  佛法的核心是我们生命的实践,这种修行的次第是需要你去实践感受才会产生法喜的。我们一定要了解:佛法所讲的任何一种修行的方法,修行后感觉有法喜了,这才跟法相应;如果没有法喜,就说明跟法还没有相应。要从定当中不停地去感受,哪怕是一个妄想,让妄想停下来,你定一下再去修法,任何法门都离不开这一点。

 

  5.感受智慧的快乐

  智慧,是佛法的核心,所以非常重要。我们要不停地学习,听经闻法,增长智慧。

  如果佛不告诉我们觉悟的方法,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讲法,那世间就没有了眼睛,所以佛入灭叫“人天眼灭”,人天的眼睛失去了。佛法就是我们的眼睛,因为有了佛法,我们才看清了生命的方向;当你看清生命的方向时,这种快乐是超越一切的。我们要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心态,了解自己的生命,了解这个世界,不断地感受智慧带给我们的喜悦。

  没有学佛的时候,你可能跟大家观念都是一样的。学佛了以后,你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了,对痛苦和烦恼的根源有所了知了,知道有因果,了解了有前因必有后果,那么不但自己的烦恼可以减少,而且当别人在遇到烦恼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他解决。

  大家都有这个本事,只要听过法,你就可以帮别人去解决他们生活中的烦恼。他们一有烦恼,你就会用智慧去帮助他们。但是如果学得不够,智慧就少,所以要不断地闻思修——听闻以后要思维,思维以后要如理地去安住,安住以后有了定力,智慧慢慢地就会打开,就法喜充满了。

  这种法喜的快乐,是没有副作用的,它是无苦之乐!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感受这种无苦之乐。这种乐也不是只有解脱以后才能感受得到的。听法的时候,我们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就会很开心;另外,如果能够安住五分钟,或者即便只有两分钟,那我们在这两分钟当中就能感受到稳定的快乐。我们要不断地去感受这种稳定和智慧带来的快乐。在佛陀的正法中,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居士,只要走上了学佛之路,能令我们获得真正的快乐的定和慧这两样,我们要随时都要记住。

  希望大家以后在学法的过程中,要以定和慧作为判别是不是正法、有没有修行的标准,以定和慧来要求和衡量自己。不要跟别人比,不要跟后人比,也不要跟古人比,就跟自己比:看自己的定力有没有增长,看自己的智慧以及对世界、对自己的人生和对法的了解有没有增长;如果有增长,那我们就有乐趣!最后祝愿大家具足无量的智慧、无尽的定力,定慧等持,最后圆成佛果!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