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世界的本质:诸法无我
一、剖析两种错误的看法
外物和我们的内心是密切相关联的,但由于我们迷惑无知,不懂得心的真相,也不懂得物质的真相,所以把心和物分开了,心、物变成了二元。心和物分开以后,就造成了种种的混乱。有很多人在照顾自己心灵世界时,在外界看来他可能表现得不怎么好;可是照顾了外界的面子,他心灵上就不怎么好过。凡夫的世界经常就是这样,心和物之间变成了一种矛盾的存在。
人们经常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暗中受罪”,“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人如果外在表现要让别人能看得过去,那么他在暗地里没有下一点工夫是不行的,这就是我们凡夫的心。因为我们把心和物分开了,内和外分开了,所以我们内在的表现跟外在的表现,总是有很多差异,不能统一。
心物分开以后,我们就产生了两种错误的看法。一种看法是偏于自心,什么事都要以我心里想的为中心,我说了算,我觉得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所谓的唯心主义。
佛法是不赞成唯心主义的。普通的哲学讲唯心,就是讲“我思故我在”,我会思想的这颗心、这种精神是第一的。前面也讲过,情绪会改变我们的环境,但这不是佛教最终的第一义谛,这只是我们对现象世界的一种看法。也就是说,虽然我们这颗心会改变这个世界,但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和物质的存在,全部是由这颗永恒不变的心创造和生长的。我们最关键的错误就在于:由于我们的迷惑,分开了心物,然后偏执于心的存在。
第二个错误的看法,是认为这个世界的存在全部都是物质的、唯物的,或者说物质至上,认为物质是这个世界构成的唯一元素。这种观点在佛法看来也是错误的。
佛法告诉我们,物质的存在会因为心而改变,心的存在又会因为物质、外在的环境而改变。比如对大家说:“念念阿弥陀佛,心情好一点!”好,周围大家都一起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的心情自然就安一点了,这就是环境给你的心情造成的影响。佛经讲,外物是由我们的心所变现的,我们的心又被外物所牵制,而这种心和物的状态,就如《心经》里面第一句话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因为心和物两者互相牵制,所以我们才会痛苦,如果能够看清楚自己的精神和物质(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物质,受想行识就是精神)这两者本质上都是空的,那么我们的一切苦难都会消失,这就是佛法对我们内心和外物的状态的一种诠释。
二、看清世界的本质——无我
心和物构成了我们这个凡夫的世界,佛不但看到了这个世界是无常的,还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没有自我的,这是最彻底的世界观。
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是无常的,那么你是处于认识这个世界的开始阶段。比如说要认识这个人,先要看他到底长什么样?如果他长相长得好,那么他的心地怎么样呢?所以你接下来还需要了解他外表背后的本质,这样才能把握这个人。你要认识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诸行无常,这个世界就是无常的,无常是这个世界的样子;但是你还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佛法告诉我们,世界的表面都是无常变化的,世界的本质是没有一个主宰,没有实质的存在,简单地说就是诸法无我,一切万物都没有自我。
稍微善良一点的人都知道,人如果能做到无我,就会无私;做到无我、无私,那就是解脱了。平常的人做一件好事时,拼命地标榜自己说:“我做事是无我的,我不为自己,全部都为别人。”一般的人理解无我,总认为是为别人去做事情,不为自己,从来不考虑自己,然后说:“你看,这事做得真是无我啊!”佛法所说的无我不是这个意思。佛法告诉我们的无我,是要看到这个“我”本身就不存在,并不是有个自我,而是要看到这个“我”里面没有一点点属于自我,然后才是“我”不为自己去做。这个道理有点深,需要静下来才能够观察。
三、观察无我
1.身体是无我的
佛在世的时候教弟子们修无我观,就是这样去观照:
首先要看到自己的身体在不停地变化,非常快速地变化。变化的过程用现代科学的仪器去测,可能更容易测出来。比如说身体上的很多细胞,几天就会更新一次。这些细胞的生灭非常快,它生起来就马上灭掉,灭掉又生起来。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饭就是给它增加燃料,增加了燃料以后,细胞的新陈代谢就快一点。如果是一个生病的人,他的细胞新陈代谢就会慢一点,健康的细胞就会少一点。不健康的细胞增加了,病就严重了。身体的哪个部位有病,就说明那个部位健康的细胞被破坏了。其实我们身体的细胞每天都在死亡,所以几天以前的“我”已经死亡了,几天以后是另外一个“我”了,不是现在的这个“我”。由于身体的细胞是刹那生灭变易的,所以我们没感觉到。全身有多少细胞呢?非常多,它们的生灭非常迅速,死亡就是有那么快,这是科学家研究发现的事实。可是我们平时没感觉到,这是我们对自身和这个世界非常麻木的表现。
当我们静下来观察,外在的身体无常变化,我们的这个身体,包括心脏、大脑等任何器官的每一个细胞,只要是物质的,它都存在新陈代谢。也就是说,身体内一定没有一样东西是从小一直留到今天,留到现在的,可是我们总以为这个身体是从小逐渐成长起来的,一直到今天都不曾改变,不曾死亡,这其实是我们的错觉。
当你修观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到这个身体的变化非常快,像银幕一样,一幕一幕过去。当这些银幕上的影子全部过去以后,你发现这块银幕上什么都没有,是一尘不染的。我们拥有这个身体,以为有个“我”,那个“我”就是空白的银幕。我们以为有一个“我”,有一个可以抓得住、可以看得见的“我”,而事实上是没有的,这是我们生命的真相。所以佛教讲没有自我,这是从物质上说没有自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