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问:“反观自照”可以理解成“观照”吗?
答:“反观自照”和“观照”是有一定区别的,观照可以指任何一种观察思维修,而反观自照则专门指反闻自性的观照,也就是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可以读诵《楞严经》,明白此法门的殊胜!
四十三、问:空性与佛性是不是同一回事?
答:空性是从空的角度说明事物内在的真相理体,佛性是从事物全部现象和本质的角度说明诸法实相,二者不一不异。
四十四、问:“诸法无我”的“我”与“你我他”的“我”有什么不同?
答:诸法无我的我是“主宰自在”之义,你我他的我是第一人称代词,也有“主人”或者“自我”的意思,二者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人称代词可谓作为一个代名词而无实际意义,主宰自在的我就是“我执”,是生死的根源。
四十五、问:怎样理解阿赖耶识内变根身和外在器界(山河大地)?
答:一切众生的内在根身和外在器界(山河大地)都是业习所现,一切业习种子全都藏在阿赖耶识里,所以说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
四十六、问:《大般若经》说:“佛言:憍尸迦!于当来世有诸苾刍愚痴颠倒,虽欲宣说真实般若波罗蜜多,而颠倒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云何苾刍颠倒宣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谓彼苾刍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色坏故名为无常,非常无故名为无常;说受想行识坏故名为无常,非常无故名为无常。复作是说,若如是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如是名为颠倒宣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不应以色坏故观色无常,不应以受想行识坏故观受想行识无常,但应以常无故观色乃至识为无常。”怎样理解“常无故”?
答:“常无故观色乃至识为无常”的“常无故”,这里的“无”就是涅槃寂静,“常”就是指非断灭的色坏。也就是说:色法缘起不坏不断灭(常)的当下就是涅槃寂静(无)无所得。
四十七、问:《盛噶仁波切心得》一书。书中,仁波切提到:佛法无边,六道中皆有佛在。请问法师,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
答:佛陀成道之后,在十方法界广度无边有缘众生,所以不舍离六道而安住佛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