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北方“小年”为何差一天?

(2016-02-02 15:42:49)
标签:

杂谈

(本文选自福建科普,已授权转载)

春节越来越近,过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昨天北方腊月廿三“小年”,算是进入过年“状态”。可在南方,人们所熟知的小年却是在腊月廿十四。南北方的“小年”为何差一天?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民俗道理?

南北方“小年”为何差一天? 

南北为何差了一天?

日历上,通常会将腊月廿三和廿四都标注为小年,原因在于南北方的小年会相差一天,廿三是北方人民的小年,而南方人的小年则要晚一天。


其实唐宋时为腊月廿四祭灶,元明沿袭旧俗,清朝时发生了变化。有一种说法是,雍正年间起,每年腊月廿三皇帝要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廿三祭灶,并逐渐形成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传统。


也就是说,官府小年腊月廿三过,一般民家廿四日过,沿湖、海的居民则遵守船家的传统,为廿五日举行祭灶。后来,受官气影响比较重的北方,民间逐渐演变为廿三祭灶,南方仍沿旧习。

南北方“小年”为何差一天? 

小年习俗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在中国的春节习俗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天,通常会通过进行一些沿袭了两千年的习俗,来宣告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


祭灶吃糖瓜: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这是一首民歌,说的正是祭灶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糖瓜,是一种麦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蜜粘嘴,意思是灶君吃了之后嘴也变得非常甜,上了天后少言坏事。


贴灶神画像:祭灶,其实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来烧掉,意为送灶神上天,之后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一位新的灶王像。


剪窗花:小年的年俗多种多样,大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就是如此。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大扫除: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就不远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彻底地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会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放鞭炮:“鞭炮驱年”的传说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出一串鞭炮点燃,作为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而现在因为污染和城市现代化的原因,放炮的年俗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南北方“小年”为何差一天? 

吃饺子:在北方,几乎每个节日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洗浴:这一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在民间还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婚嫁:过了二十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