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自第一代iPhone于2007年问世以来,得到了许许多多“潮人”追捧,不少“果粉”都在翘首期盼着新一代手机带来的使用体验。在期待新机型的同时,也有不少“果粉”会关心这一代iPhone的短板会不会依然是电池。
其实,让“果粉”担忧的电池问题,正是这款手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追求大屏幕和超薄机身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你见过那些“古老”的手机电池,再看看现在的,你会发现,即使是这种一天一充的不给力电池,仍然体现了手机电池技术在这些年来的巨大进步。
镍镉电池
从摩托罗拉公司1983年推出世界第一部商用手机DynaTAC 8000X算起,商用手机和手机电池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
。以DynaTAC
8000X为代表的这些早期手机,基本上都是重达500克以上的“大块头”。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的时候,市场价格高达2万元,无疑成了身份的象征。
然而,尽管这些砖头般的“大哥大”看起来威风,却受制于当年的蓄电池技术而并不算太实用。在当时,手机电池是老式的镍镉电池。这种电池的原理,是以氢氧化镍水溶液和金属镉之间的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它可以承受500次以上的充电放电过程,而且放电时电压变化很小,还可以很容易地用简单的电路进行充电。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一种理想的为移动设备供电的电池。然而,镍镉电池也并非完美无缺。除了容量有限之外,它最大的缺点,在于有明显的“记忆效应”。也就是说,它必须在用尽电能之后才可以充电,否则容量就会遭到削减。
镍氢电池
镍镉电池的接替者是更为环保的镍氢电池。相比于同等体积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有更高的容量,“记忆效应”也不很明显。不过,镍氢电池的一大缺点是它有着比较高的自我放电反应。一块充满电的镍氢电池,如果放置一段时间不用,存储的电能就会逐渐流失。
锂离子电池
用金属锂制造电池的想法来自发明家爱迪生。但爱迪生的锂电池是无法充电的一次性电池。20世纪中后期
,这种电池因为相关技术的进步而实用化,凭借能长时间稳定供电的特性,满足了心脏起搏器和微型计算器等产品的需求。但手机中使用的第一批锂电池,实际上是锂离子电池。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体积更小)、高电压、污染低 、循环寿命高、几乎无记忆效应以及能够快速充电等优点,因此,在索尼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布首个商用锂离子电池之后,这类电池迅速显现出作为手机电池的潜能,并最终取代镍氢电池,成为手机电池的主流。
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为了让手机进一步“瘦身”,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登场。这种电池以固态的聚合物来携带电解质,不仅避免了过度充电带来的危险,而且摆脱了液态电解质对电池厚度的限制,因此其最小厚度甚至可以只有半毫米,与一张信用卡相当;而且,放弃液态电解质也让这种电池的形状和包装更为自由,这使电池的设计者能够利用手机上其他部件小型化之后省出来的空间,尽可能提高手机的续航能力。在更新一代的电池技术出现以前,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基本上已经是最佳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