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季吃海鲜,提防圆尾鲎出没!

(2014-08-27 16:13:11)
标签:

杂谈

(本文部分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4年8月刊,作者:陈章波)

夏季,正是鲎(读hòu)爬上沙滩繁殖的季节,容易被渔民捕获。这个时候,也是吃鲎中毒的高发期。前几天,福州鼓楼就发生了一起吃鲎中毒事件:林女士和孙女双双中毒,险些丢了性命。专家提醒,部分鲎有毒不能食用!

夏季吃海鲜,提防圆尾鲎出没!

如果你有机会亲眼看到鲎,会惊讶这种外形低调、行动笨拙的动物竟能在这个地球上生存如此之久。自然选择的力量神奇且让人敬畏。称鲎为“隐者”,是因为缓慢笨拙的它们其实行踪并不稳定,几天前你可能还在海岸的滩涂上看见成对的鲎的身影,忽然间就全都消失不见了。鲎还跟节肢动物中的蜘蛛和蝎子是近亲。

鲎的种类分为美洲鲎、中国鲎、南方鲎和圆尾鲎四种,在我国沿海,常见的鲎是中国鲎和圆尾鲎,其中圆尾鲎个体最小,且含有剧毒,误食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一般主要用于观赏。中国鲎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东海和南海海域,而圆尾鲎则分布在广东湛江东海岛以南的南海海域。日本学者已从泰国产的圆尾鲎体内分离出河豚毒素。中国产的圆尾鲎很可能含有类似毒素。圆尾鲎的各种组织均有毒,故绝对不能食。虽说河豚毒素与碱相作用会失去毒性,有的渔民把圆尾鲎加一定的碱煮2~3小时后进食,但大多数食鲎者很难掌握放碱的多少及煮的时间,为安全起见,还是以不吃为好。而且鲎是重点保护动物,贩卖和购买鲎都可能要负刑责。

鲎有毒不能吃,而且这种活化石的处境也不尽人意。因渔业发展和潮间带的开发,鲎的栖息地受到影响,成年鲎失去了产卵地,稚鲎失去了育幼地,沿海的渔民说已经有多年未看见鲎上岸产卵了。好在有一批专业人士,他们在为保护活化石努力着。而我们每个人,同样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如果你住在海边)不捕捉鲎,不食用鲎,不买卖鲎的非法产品,了解鲎的生活和栖息地保护知识,传播合理利用鲎的相关信息等。希望湿地里的那些活化石,可以走出“冬天”,继续传承古老基因这一神圣使命。

TIP:怎样区别圆尾鲎和中国鲎

圆尾鲎和中国鲎外形相似,但圆尾鲎比中国鲎要小,特别是从尾巴上看,圆尾鲎尾剑呈圆柱形,光滑,上面无小刺,尾剑明显长于背甲;从侧面看:头胸甲背面凸起较低,内凹较浅,从侧面看起来比较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