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掌门退居二线这事,我们到底该关注什么
(2014-11-21 10:49:26)
标签:
ivvi酷派郭德英小米 |
分类: 关注IT产业 |
针对酷派爆出的信息,其实我个人觉得,酷派两高管出来成立独立公司做新品牌和OPPO、VIVO的有相似之处,都明确了要做社会渠道的目的,这与运营商砍补贴有关系,但最关键还是酷派内部想要拎清楚不同的渠道,实现运营商渠道、社会渠道和电商渠道的区隔,避免进入自己和自己竞争的漩涡。而至于掌门人郭德英退居二线,在我看来应该是想让三个渠道的负责人放手去做,更是从酷派实现扁平化管理考虑,尽量减少企业的管理层级,毕竟扁平化管理是手机厂商实现快速反应、加强与消费者沟通,让企业决策者走向最前沿的关键。
事实上,无论是高管的创业式成立新公司还是郭德英退居二线,根本上都是从企业组织架构的扁平化、提升企业效能,充分发挥企业人员能力等方面做文章。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一个盛传的段子吧,大概是说,在IBM,如果你想从楼上搬一个桌子到楼下,大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首先,需要桌子的人要写一个报告提交给他的上级A,A会将申请进行评估,然后交给楼上与他同级别的B,B审核后会将其分派给手下的员工C,此时,C会召集搬家公司进行竞标,胜出者才能拿着搬桌子的申请把桌子搬到楼下。虽然有些夸张,但让我们看出由于企业层级复杂,机构臃肿,导致的企业运行效率下降,反应迟钝,最终不可避免的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
而手机行业的竞争在时间单位上是要用天甚至小时来计算,如果不想被同行落下并保持强劲的势头,就必须让企业变得灵活、迅速,上面决策能够直接准确无误的传达到负责执行的人。而不是像上面的段子那样要经过层层传递、审批。
另外,这两年做手机的都喜欢讲两个概念,互联网思维和粉丝经济,但是想玩转这两个概念,首先需要对企业动手术,考虑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方式。传统模式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特别是决策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其实很远,除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层级外,还有营销、广告、市场公关等好多个部门。这就和传声筒游戏一样,第一个人说的内容在传递过程中经过微变、修饰,当传递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已经改变甚至是面目全非。
对于企业而言,就会导致产品理念、价值观念等内容在传递过程中变味。决策层一些正确的理念会在传递中出现扭曲。长期如此就会导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脱节,而这样的结果只有被淘汰。对于手机这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产业中,是不适宜的,更别提什么粉丝经济了。
比如大家推崇的小米模式,其内部就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据说加入小米的人没有职位只有职务,大家都是工程师,只有薪水的差别而没有层级。作为决策者的雷军与一线客服一样,同站在公关的最前沿,随时与消费者沟通,去了解他们的意见帮他们解决问题。而这种方式的实施首先需要企业理念、思维的转变,更需要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充分认识。
所以在酷派的事情上,表面上是郭德英退居二线,将不同渠道的权力下放到各自的渠道主管,其实就是企业内部结构在向扁平化推进。减少层级,缩短与消费的距离,提升企业应对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问题是,这是一个大手术,不是每个企业都有魄力去做的。
【黄井洋,科技专栏博客作者,IT评论人,微信公众号:黄井洋(huangjingyang10),新浪微博:@黄井洋】